難度大 收割機開進田里,一公里不到的路花了半小時 “收割機一旦下到水稻田之后,作業就簡單快速了,難就難在怎么把這3噸左右的大家伙開進水稻田里。”說話間,楊根友的手機鈴響了,他又接到了一個訂單。來不及多說,他馬上要趕到同安后壟村,收割下一塊水稻田。 記者跟著楊根友去一探究竟。楊根友用一輛平板車載水稻收割機,收割機通過兩塊金屬梯子上下車。進入后壟村的農田范圍內,田埂間的土路非常狹窄,而且坑坑洼洼,楊根友緩慢地開著平板車前進。 突然,楊根友的車停下來。原來,農田上拉的一處電線比平板車上的收割機還低,如果強行通過,電線會被刮倒。楊根友的兒子跳上平板車,雙手將電線推高,楊根友緩慢前進,十多分鐘后,車子終于順利通過電線。一段一公里不到的田間小路,楊根友開了半個小時。 到了水稻田附近,楊根友發現又有一個難題。水稻田所在位置地勢比較低,與田間小路的高度相差三米左右,兩處只有一段土坡連接,寬度與收割機差不多。為了避免收割機下坡時翻車,楊根友就近利用農田里的土,填補、擴寬土坡,讓收割機順利移動到水稻田里。 這樣一趟下來,記者也明白了楊根友之前說的難題所在。“一畝多的水稻田,十來分鐘就可以收割完了,但為了把這3噸的收割機移動到水稻田,有時得花上一個多小時。”楊根友說,如果路沒有鋪好,收割機下田時很可能會翻車。他的同行曾經發生過這種意外,所幸人無大礙。 從業故事 哪里水稻成熟了一家人就往哪走 楊根友是安徽人,一家三口都在做收割農作物的活。“一年當中有半年都在外地,就像候鳥一樣遷徙,哪里有水稻成熟了,我們就往哪里走。”一般而言,楊根友一家5月初從老家出發,先到湖北、江蘇等地收割麥子;到6月下旬左右,又遷移到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收割水稻;直到11月左右才回到老家安徽。 楊根友從2004年開始接觸農業機械,當時,他和妻子給別人打工。2010年,楊根友買了第一臺自動收割機。從那時起,他開著一輛平板車,載著妻兒與收割機“浪跡天涯”,哪里有麥子或水稻收割,就往哪里去。 “出門在外,我們一般都和當地村民住在一起,一來是有落腳的地方,二來村民對當地情況熟悉,可以幫忙聯絡客戶。”楊根友說,今年7月初,他們轉移到廈門收割水稻,會一直待到8月中旬才離開。今年是他們來廈門收割水稻的第四年。來廈門時,他們都住在后壟村一戶村民家,大部分生意也是這名村民幫忙聯絡的。 |
相關閱讀:
- [ 09-23]上半年廈門會展業“收成”164億元 參會總人數87.15萬人
- [ 04-27]暴雨暫時緩解水庫缺水情況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 [ 07-14]前埔"閑不住"林翁 天臺開辟"小菜地"種出好收成
- [ 01-17]花開偏遇連月雨蜜蜂"失業" 蜂農冬蜜收成僅三成
- [ 11-08]七畝草莓一夜被灌"黃水" 疑水管遭人下藥收成難保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