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南音樂團在臺上傾情演出。(記者林銘鴻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曉菁 圖/廈門日報 記者林銘鴻)流傳千年的古韻悠揚綿長,古色古香的南樂劇院樂音裊裊。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千載古韻·大美南音”第二屆“思明杯”南音大會唱在廈門舉行,15支海內外南音社團傾情獻演,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的南音盛宴。
《意未休》《隨君出來》《聽爹說》《聽見雁聲悲》……咿咿呀呀地吟唱聲婉轉悠揚、曲調清雅,為觀眾帶來了沁人心脾的視聽享受。在21-22日連續兩天的大會唱中,海內外的展演團隊輪番登臺,或合唱,或對唱,或獨奏,或歌舞,展示各自拿手的絕活。
此次南音大會唱是由思明區委宣傳部指導、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主辦、思明區文化館承辦、廈門市南樂團、廈門市南樂研究會協辦、廈門文廣會展有限公司、廈門衛視《斗陣來看戲》欄目執行。
主辦單位表示,希望以南音大會唱活動為契機,展現南音古典魅力,以弦會友,共敘鄉情,吸引海外各大南音社團共襄盛會,壯大南音隊伍,共同保護與傳承世遺南音。
演繹傳承:老中青三代同臺獻藝
一根洞簫,獨奏出高難度的《滿空飛》,演奏者卻是只有13歲的呂秉鋒。學藝已經九年的他即將上初二,雖然課業緊張,每天仍堅持練習,“南音就像天籟之音,越學就越有韻味。”
本次南音大會唱的展演團隊主要來自廈門、泉州等地,也吸引了來自菲律賓、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南音社團。參加演出的不僅有資深的南音傳承人,也有八九歲的小童,老中青三代同臺交流,演繹了一段段高雅的古樸南音。
梅花斗雪爭春、臨風妍笑,積雪消融……一曲《梅花操》生動描繪了萬里雪飄、梅花爭艷的場景。演出的廈門開元南樂社別開生面地采用了“琵琶+古箏”的組合。這個創意來自香港中樂團首席琵琶王彩珍的創意,“我從小就是聽南音長大的,南音是歷史古韻,我希望能夠推廣南音,讓更多人喜歡南音,讓南音代代相傳。”
澳門南音學會理事長蔡瑞瑤也認為,“這次可以和這么多隊伍同臺交流,機會很難得,現在澳門學習南音的人不多,我們將努力推廣。”
華僑情深:曲曲南音唱出動人鄉音
只有“一紙相思”短短四個字的歌詞,卻足足唱了近五分鐘――臺北市兩岸南管音樂推廣協會帶來的《大倍·一紙相思》讓現場觀眾領略到了南音極致的“慢”。
協會理事長林素梅說,“南音不同于一般的音樂,它的長調慢詞可以讓人靜下來,就像《大倍·一紙相思》慢到了極致,對演唱者和樂手提出很高的要求。”致力于推動兩岸南音文化交流的她表示,這次大會唱不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鄉音和情感的共鳴,“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兩岸南音的交流、分享。”
一曲鄉音,牽動游子的萬縷鄉情。在海外游子心中,南音就是鄉音。
來自菲律賓的團隊,菲律賓國風郎君社,誕生于抗戰時期,由19位老華僑發動創社,已歷經83個春秋。永久榮譽會長陳天才雖然已93歲高齡,但為了這次大會唱也從菲律賓飛到廈門。
“對我們華僑來說,南音就是鄉音,是我們對故鄉的懷念。”社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施榮煥感慨地說道,社團先后整理編輯出版過《南音指譜大全》《南音錦曲大全》等資料,去年還舉辦了世界南音聯誼會大會唱,“希望能夠推動南音的發展,讓這份傳統和鄉音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