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庭審現場
東南網7月24日(福建日報記者 田圓 通訊員 湖法宣 文/圖)“第一次旁聽在線庭審,切實感受到‘互聯網司法’為老百姓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體驗。同時,也契合了近年來深入開展的司法改革,能夠切實提升法院的審判質效,減輕法院干警的工作壓力,是值得推廣的有益嘗試。”省人大代表鐘慶達說,“我很看好將來‘全在線’訴訟平臺在更大范圍內的落地開花。”
7月11日上午,廈門市湖里法院殿前法庭通過“全在線”訴訟平臺,在線開庭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
先行先試,把傳統庭審搬到“線上”
11日上午9點左右,原被告雙方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在線驗證身份信息后,登錄在線庭審平臺。隨著姚亮法官敲響法槌,點擊面前觸摸屏,在線法庭正式開庭。大屏幕上同時出現了原被告雙方的實時影音畫面,畫質清晰,語音流暢。
在法官的主持下,庭審有序進行。庭審現場沒有書記員和法官助理,取而代之的是內嵌式AI語音識別技術,同步把庭審參與者所說的話錄音錄像并同步轉換成文字,在屏幕上實時展示。
據悉,被告劉女士(化名)于2011年向原告借款20萬元,約定每月利息3000元,未約定還款期限。但是,劉女士自2013年起未再支付利息,本金也全部未還。近日,原告將被告起訴至湖里法院,主張還款。開庭前,雙方已通過在線舉證質證平臺提交了證據和發表質證意見。庭審期間,雙方很快就欠款事實和證據達成一致,但在還款總額和還款期限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分歧。
法官在線詢問雙方,均有庭外調解的意愿,于是當庭給出10日的調解期。隨著法官敲下法槌宣布“休庭”,點擊屏幕上的“退出庭審”按鍵,這起民間借貸糾紛在20分鐘內就結束了庭審。
原告律師李千煌在庭審結束后說:“互聯網法庭很大程度方便了雙方的當事人,也為律師節省了大量工作時間。如果以后能夠更多地使用這種在線庭審方式,廣大律師都會十分歡迎。”
三大平臺,打造完整“訴訟流程鏈”
隨著人們的生活半徑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事務開始依賴于互聯網實現,若訴訟活動能夠依托于網絡,那么,當事人參與訴訟的各類成本將大幅降低……“司法審判必須主動對接社會需求,做出轉型。”湖里法院邁出了先行先試的腳步。
今年2月開始,湖里法院攜手廈門縱橫集團共同開啟“互聯網法庭”的建設征程,依托廈門縱橫集團20多年深耕通信網絡技術服務領域的雄厚基礎,短短4個多月,已經建成包括在線立案分案平臺、易送達平臺、在線質證平臺、在線庭審平臺在內的“全在線”訴訟平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訴訟流程鏈”。
在過去,“送達難”主要難在受送達對象“難驗、難找、難送”。如今,通過易送達平臺,打通了法院與三大通訊運營商、銀聯、郵政、工商法人庫和公安身份信息庫的信息區隔,實現當事人身份信息、手機號碼、銀行賬戶在線驗證以及司法專郵信息自動反饋,一個案件的送達周期可縮短10天左右,送達人員的工作量可減少約60%。
值得一提的是,幾天前,湖里法院在全省首推“文書識別碼”,實現了“一案一碼”,這個舉措就像一把“電子鑰匙”,讓使用傳統送達方式接收到紙質訴訟文書的當事人也能十分便捷地使用“互聯網法庭”這一平臺,從而在平臺上進行在線舉證制作、在線庭審等下一步訴訟活動。
據介紹,庭前證據交換制度在訴訟中十分重要。過去,當事人往往因為意識或舉證能力不足,導致庭前證據交換制度缺失,而更多地采用效率更低的當庭舉證。在線質證平臺瞄準這一極其重要又常被當事人有意無意忽視的關鍵環節,通過互聯網審判“異步審理”新模式、即時信息推送提醒、證據自動排序及智能顏色管理、自動生成質證筆錄及爭議焦點、質證過程線上線下可轉換等6個創新舉措,為當事人提供全天候、全在線舉證質證平臺,從而提高庭審的質量和效率。
持續探索,整體提高司法效率
“互聯網法庭不應當是單純追求技術的先進和時髦,而應是以技術為民服務、為司法服務。”湖里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高碧青如是說。
據介紹,接下來湖里法院將探索涉網案件審理機制,在證據調取、證據保全、事實確認等方面運用互聯網力量,切實提高法官針對涉互聯網糾紛的解紛能力和水平,并促進司法協同,加大各部門合作深度和廣度,為互聯網法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架構,最終實現“一網兩端四平臺”的智慧法院架構,且始終繃緊信息安全這根弦,“全在線”訴訟平臺通過阿里云專有網絡,運用有關隔離及防火墻技術,不斷確保應用層數據保護,確保網絡安全運行。
“作為特區發祥地法院,湖里法院秉持特區精神,開拓創新,敢于進取,打造了‘全在線’訴訟平臺,對審判實踐有很大幫助。”廈門中院司鑒處處長陳錦聰提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進一步樹立創新理念,多聽取法官和一線辦案人員的意見,聚焦輔助性、實用性、智能化,樹立建設、管理、使用、維護一體化思維,創新系統管理機制,完善系統運行規則,切實減輕辦案人員的工作量,盡量做到“傻瓜式”系統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