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生活在思明的居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記者林銘鴻攝)
一場便民服務活動在幸福園開展。(供圖/思明區)
廈門日報訊 (文/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高素質、高顏值的思明區,又一次榮耀加冕――日前召開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先進命名表彰大會上,思明區蟬聯“全省文明城區”。這是思明區連續五屆榮獲這一殊榮。
此次表彰,思明區載譽而歸:同時上榜的還有25家文明單位、10個文明社區、8所文明校園、2戶文明家庭。
十五年的創建歷程,如同施了神奇的魔法,讓這個中心城區由內而外散發著文明的氣息,處處彌漫著文明的因子。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生活在思明的居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今天,讓我們從三個關鍵詞來探尋幸福思明的文明密碼。
關鍵詞1 常態長效激活力
疑難雜癥現場“會診”,片長制推動精細化創建
“破損的窨井蓋修復了,現在總算可以安心行走了。”來到蓮前片區的古興里、古樓路,原本這些路段上多處破損的窨井蓋已經修復,過往的居民紛紛拍手稱道。
這一問題曾經讓前埔南社區黨委書記陳曉霞十分頭疼,居民群眾也反映強烈。如今問題解決了,她高興地說:“得感謝片長制啊。”
時間倒回一個月前的6月21日。在同樣的地點,一場在現場舉行的“會診”引來了過路居民的關注。掛鉤社區的片長在周巡查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現場解決,相關部門對接協調、明確責任分工,立即進行整改。
區級領導包片區、機關單位包街區(社區)、街居干部包小區的文明創建片長制,構建起定片、定街區、定人,權責一體的管理體系――今年2月底,思明區啟動文明創建片長制,這是思明區推進文明創建工作精細化的又一創新舉措。
現在,思明區四套班子領導每周都會利用上班內1小時和下班后1小時,下片、下街區開展一次文明創建巡查,遇到“疑難雜癥”,實行部門“會診”制,多部門聯動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結果反饋――片長制的良性互動機制切實解決了一批重難點問題,得到居民群眾的點贊。截至6月底,各街長單位共組織下社區巡查450余次,發現并解決問題700余處,主要涉及垃圾分類、市容秩序、市容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等方面。
對于片長、街長單位,嘉蓮街道龍山社區禾豐新景小區的居民們同樣十分感謝。家門口曾經雜草叢生的沿街綠化帶,如今已經換上了生機盎然的綠植,令人心曠神怡。居民們發自內心地說道,“正是他們反復和相關單位溝通協調,才促成問題解決。”
啟示
在思明區,文明城市建設不是一陣風,更不是一塊牌子,而是這座城區始終如一的堅持。長期不斷的堅持,讓思明區在此過程中,不斷創新一攬子長效機制,讓文明創建成為有效管用的常態化機制。
運用“9+1”綜合執法模式,針對突出問題和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形成文明創建合力;
梳理完善文明創建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實職能單位和網格員職責,突出“定點巡查、常規巡查、夜間巡查”,著力提升創建實效;
文明創建成果難鞏固,思明區啟動城區文明程度指數測評、文明創建點評會制度,階段性查找和點評重難點問題。同時建立重點問題掛牌督辦制度,針對重點區域市容管理薄弱點開列重點問題掛牌督辦清單;
融入新媒體運用,建立“文明創建隨手拍”微信工作群,區領導和職能部門、街道、社區領導及工作人員、城市義工特邀監督員、媒體記者等全員在線,形成“線上即時響應、線下聯動處置”的無縫對接、靶向治理模式;
……
實踐創新源于與時俱進的探索。思明區善于發揮基層的首創精神,注重機制創新、方法創新,一項項與文明創建整治工作相關的長效機制正在這個中心城區積極施行,為文明創建提供了持續永久的動力。
關鍵詞2 靶向思維找問題
聚焦重點領域,補短板促民生
義診、義賣、免費理發、免費檢修家電、贈送飲品、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看著眼前溫馨的場景,居民謝文輝頻頻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7月15日下午,一場便民服務活動讓開元街道希望社區梅園小區幸福園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拂起了社區文明之風。
每個月的15日,這樣的活動都會如期在幸福園舉行。休閑納涼的幸福亭、展示熱心人事跡的公益民星臺、有特色的幸福家庭文化走廊,綠蔭濃濃的幸福園成為周邊居民最愛來的地方。
這個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綠地,承載著社區4000多戶近1.3萬居民的休閑、娛樂。誰承想,這里曾經是一片雜草叢生、黃土裸露的三不管地帶。
面對居民的強烈訴求,思明區迎難而上,主動征求居民意見。最終敲定了解決方案――對公園的設施及景觀進行重新布局和改造提升。
改造過程雖然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但大家仍然支持配合,還積極為綠地取名。最后,綠地有了新的名字――幸福園,傳遞著居民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衛生死角多、設施老化、管理薄弱、臟亂差等突出問題一直是老舊小區治理的難點,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思明區在對全區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時,廣泛征集居民意見,凝聚居民共同精神,全力為居民營造舒心溫馨的居住生活環境。
希望社區黨委書記毛月華由衷地說:“多虧政府部門對幸福園進行改造提升,讓這里不僅面貌煥然一新,還成為傳播文明、傳播正能量的陣地和平臺。”
啟示
老舊小區治理、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管理,這些都是文明創建中的“硬骨頭”。如何逐一解決?思明區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問題發現、解決。
夜間占道經營現象回潮,思明區啟動夜間市容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集中火力,向占道經營、流動攤販等“頑疾”開刀;共享單車出現無序停放、不文明騎行等現象,思明區啟動文明出行等主題活動;如何發動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踐行文明創建,思明區發起“文明微行動”,成立“文明尋訪團”,走街串巷倡導文明行為,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才能找準靶子、點到穴位,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辯證地來看,問題,一方面反映的是城區建設與管理中的不足和短板,另一方面也寄托著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思明區的文明創建之路,正是以問題為導向,不畏難,不回避,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不僅讓居民群眾感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更激發了大家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讓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3 全民參與成常態
文明成為習慣和自覺,引領社會新風尚
“阿憨,恭喜你們一家榮獲省級文明家庭,實至名歸啊。”這段時間,何厝社區居民看到思明區蓮前街道何厝社區居民何麗云,都會為她豎起大拇指。
阿憨是何麗云的乳名,社區居民也親切地這樣叫她。“阿憨烹飪手藝棒,20多年來,居民家的紅白喜事擺席需要幫忙都隨叫隨到。”難得的是,在義務幫忙時,她不忘提倡紅白喜事文明儉辦。
數十載細心照顧婆婆,直到老人去世;以德育人,教導晚輩尊敬幫助老人;善待左鄰右舍,熱衷公益活動……提起何麗云一家,居民打開了話匣子。
“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何麗云一家的家風家規。68歲的何麗云直言,“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居民更加重視精神生活,我們社區文明和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以良好家風浸潤社會風尚。有人曾說,一個家庭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就是一種文明。在思明區,不斷涌現的全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促進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
從一個家庭到一個行業,思明人立足實際引領文明新風尚。此次上榜的文明單位便是最佳的注腳。他們發揮自身優勢,率先作為,都有自己響當當的志愿服務項目。
在思明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黨員當中,只要提起“綠色101”活動,大家都知曉。每逢周末,黨員們爭相在“思明黨員志愿服務App”上,認領“綠色101”垃圾分類項目,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這一活動是由此次入選“省級文明單位”的思明區委組織部發起的。
同樣在“省級文明單位”榜上有名的思明法院則擁有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法庭義工。為當事人提供咨詢引導、端茶遞水、攙扶老幼、文明宣介……法庭義工提供的溫馨便民服務,大大提升了司法親和力。
啟示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一個城市每個市民的文明。創建文明城市的核心要義,在于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在思明區,文明沁入人心,全民參與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思明區以行業創建、主題活動、志愿服務帶動,充分發揮群眾在文明創建中的主體地位。
在行業創建中,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15個文明單位、116所文明校園與98個社區結對幫扶;轄區各文明單位的3000余名職工常年在20個主要交通路口開展文明督導行動。
圍繞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務、文明禮儀、文明環境等主題,開展公共文明示范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生活習慣。
每個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一分子,每個人的努力都會為文明城區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如今,20余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伍,六個省、市級志愿服務驛站等多元化的平臺讓居民群眾隨時隨地感受志愿服務的力量,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