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社區主任助理與錦里小學的學生一起玩抖音。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翠仙)在這個夏天,來廈實習、交流的臺灣實習生越來越多。7月21日-7月25日,來自臺灣屏東大學、德明科技大學以及醒悟科技大學的13名臺青組團來廈交流,參與思明區社區治理及文物尋根活動。之后,臺生結束在廈門的活動后前往泉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活動,主要負責社區營造方面的工作。 該活動至今已延續三年,臺青在走訪思明區的文物地點之后,會把體會融入社區營造中。今年,臺青將把自己踏查的社區文物點制作成一部微電影。 了解歷史文化 為做社區營造提供養分 據介紹,參與此次活動的臺生大多是第一次來到大陸,親身經歷讓他們改變了對大陸的印象。在活動中,臺生們參與了思明區的文物尋根活動,了解了何厝社區的英雄小八路、中山公園的歷史等。“臺生們紛紛感嘆,通過此次活動,了解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或者是誤解的歷史。通過走訪活動,這些臺生了解了歷史,這些歷史文化都將成為他們做社區營造的養分。”組織此次活動的海峽兩岸社區營造工作坊辦公室主任周芷茹說。 在何厝小學,英雄小八路成員為臺生們講述了歷史以及戰爭給兩岸帶來的痛苦,讓臺生們感受到了如今和平的可貴。“歷史應該是客觀的,我們希望通過英雄小八路的講述,讓臺生對大陸、對歷史有更多了解。”周芷茹說。 推動社區治理 增強兩岸青年認同感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在廈常住的臺胞約12萬,廈門已經成為臺胞樂活新家園。越來越多臺胞加入到社區治理工作中來。從最初的興隆社區,中華街道,再到海滄院前社以及各個街道,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足跡范圍越來越廣。 值得一提的是,臺生也成了社區治理的推動者,在交流活動中,他們也體驗到大陸真實的生活,增強了兩岸青年“兩岸一家親”的認同感。今年6月,海滄區新招聘了35名臺胞社區主任助理,來自新北的李柏澔也是其中一位,目前在海滄海農社區擔任臺胞社區主任助理。雖然入職不足兩個月,但李柏澔已融入了當地的生活,點外賣、玩抖音、打滴滴……他已經掌握了這些臺灣沒有的新鮮事物。 記者采訪他時,他正與閩江大學前來支教的大學生一起,教海滄錦里小學的小朋友們拍攝短視頻,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李柏澔的專長是攝像,想要教小朋友正確使用手機,而不是沉溺游戲。 李柏澔的專長也助推了他的工作。“我所在社區的海滄農場是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以前有很多知青來到這里,那時候的海滄農場十分繁華。”李柏澔說,那些歷史現在已經鮮為人知,他經常采訪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老人,希望通過文字、照片、視頻等方式,將歷史保留下來。“我希望居民看到這些記錄,會感到自豪。”李柏澔說,這樣能夠加強文化認同感,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
相關閱讀:
- [ 07-25]李榮民:臺青到大陸創業發展面臨大好時機
- [ 07-19]兩岸街舞交流趨熱 臺青樂赴大陸謀職
- [ 07-01]第五屆“兩岸學子論壇”在廈落幕 臺青響應大陸惠臺措施
- [ 06-11]“80后”臺青的“奇花異果”大陸創業夢
- [ 06-06]臺青創業群體:大陸對我們的扶持很實在,海滄是福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