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水清在自己的火龍果園內采收。通訊員 劉小東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曉青 通訊員 余慶東 劉小東)此時正值火龍果的采收期,在翔安區新店鎮大宅社區隨處可見忙碌的景象。從村口一路往里走,就能看到一個100畝規模的火龍果種植基地。這些誘人水果的種植、養護都由大宅本地人陳水清負責。 為了管理好果園,陳水清平時都在果園里忙活?!拔医洺T诠麍@里轉悠,看看火龍果、百香果的長勢,是否有病蟲害發生?,F在是采收期,更是天天‘泡’在果園里?!标愃迥樕峡偸菕熘⑿?,因常年在戶外,他的皮膚曬得黝黑。在他身上,幾乎看不到出外打拼者的精明,更多的是屬于農民特有的樸實和親和。 出國務工 6年后返鄉種水果 2006年,陳水清只身一人前往新加坡務工,到一家港式糕點店里當學徒。 3年后,陳水清回鄉探親時,嗅到了商機的味道。他發現,大宅火龍果種植已不再是幾個臺灣人“過家家”,種植技術也漸漸成熟。“我第一次吃到火龍果還是在新加坡?;瘕埞云饋砬逄?,還有通便、潤腸道的作用,我覺得這種水果在國內也會有市場。” 2011年,陳水清看到火龍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這更加篤定了自己回國的想法。隔年,他便辭去新加坡的工作,回鄉種地。 拜師學藝 失敗中積累經驗 2012年,陳水清回到大宅社區。“雖然對種地不陌生,但火龍果我還真沒種過。”陳水清說,回鄉后他從一畝地開始種起,跟著來自臺灣的一位老農戶學習。 “雖然有請教老師傅,但不少經驗還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下來的。”陳水清記得,有一年,自己精心種下的火龍果苗還沒長出來就爛在地里。問過后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把根種得太深,導致根部無法呼吸。 如今,陳水清成了村里出了名的種植達人。經常在火龍果園內忙碌的他,不時會被尖銳的藤條刮傷。他說,他想培育出一種無刺藤條的火龍果??梢?,有了豐富種植經驗的他,已開始在尋求更多創新 |
相關閱讀:
- [ 08-06]經過修繕 翔安區圖書館昨起恢復正常開館
- [ 08-06]翔安實現牛蛙全區退養 后續出臺復耕方案杜絕復養
- [ 08-06]生態優先石材企業全部清退 翔安區現整治污染新成效
- [ 08-05]翔安區大嶝街道宣傳母乳喂養 呵護嬰幼兒健康成長
- [ 08-04]廈門翔安舉辦夏令營傳承“紅色基因” 40名營員參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