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廈門市民參加《最美垃分人》音樂短片群演 《最美垃分人》拍攝現場 督導員做社區推廣活動 督導員戴金花在維護垃圾分類桶 最懂垃分團隊,打造公益“神曲” 夜深人靜,一個小伙子隨手扔下易拉罐,沒想到引來威風凜凜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大姐……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的音樂短片《最美垃分人》就此拉開序幕。保潔阿姨、物業大哥、居民、社區工作人員、學生等輪番出場,用動感的舞蹈、詼諧的情景宣傳垃圾分類,倡導環保理念。街舞、廣場舞、閩南話、童聲說唱……多元又有趣的元素,讓這部MV在網絡上短短幾天就收獲120萬點擊量。 “我們每天都產生垃圾,可是有沒有分類投放呢”“別讓垃圾把城圍”“別讓環境受苦受罪”“我是垃分人,分類我最美”“垃圾要分類,分類你最美”……原創公益歌曲《最美垃分人》的視頻創作者,是廈門一幫年輕的環保人。主創者之一——好貓生態文明推廣中心負責人張水龍,1989年生人,年紀輕輕卻堪稱“環保老人”,目前專注于社區垃圾分類導入工作。 “廈門推行垃圾分類已一年多,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需要有所突破。我們幾個小伙伴,決定從改變宣傳形式入手,找到更有新意、更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方法。”張水龍說,制作一首瑯瑯上口的“神曲”,就是想把“垃分人(垃圾分類工作者)”變得拉風、流行起來。 《最美垃分人》作詞人王明瀚參加過多個環保題材創作。為了解垃圾分類工作最真實的一面,他跟隨“好貓”深入到各小區,和40多個垃圾分類督導員、居民一次又一次交流,深受觸動。“深入了解后,才知道這項工作有多不容易!”他說,為了傳遞最真實的感受,他反復修改了3個月,打磨出瑯瑯上口、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歌詞。 《最美垃分人》導演胡芷魁是個“95后”,被小伙伴戲稱為“導演中最懂垃圾分類的,垃分人中最會導演的”。 “大學畢業后,本想開個視覺工作室,卻意外進了‘好貓’,變成了環保從業者。”胡芷魁說,一年多來,他負責廈門梧村街道3個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培訓、管理,以及物業、社區的協調動員等。 他想把工作中的感受拍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垃分人的辛酸苦辣。“垃圾分類宣傳需要新亮點,我們想用新的形式、新的內容給人新的記憶點。” 令他們感動的是,這項創意得到了很多支持。場地提供者、演員都愿意免費,不僅志愿者、督導員、保潔員本色出演,還有廣場舞愛好者、學生等,共有百名熱心市民參加群演。 《最美垃分人》MV于今年6月5日面市后,除了網絡傳播,廈門的電視臺、地鐵、公交車上都反復播放,讓廈門市民耳熟能詳。 張水龍說,真希望歌詞里那句“垃圾要分類,分類你最美”,能唱進市民的心里,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垃分人的眼淚,打動許多觀眾 隨著音樂短片《最美垃分人》走紅,意外地,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督導員的紀錄短片也提前“泄露”,引出不少觀眾的眼淚。 “本想等準備齊全了再推出,沒想到,試看的社區工作人員和同事覺得效果很好,傳到了視頻平臺上,還被作為社區垃圾分類培訓工作的教育片。”導演胡芷魁說。 短片的主角“花姐”,本名叫戴金花,是廈門檳榔社區的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小組長。在工作中,張水龍發現她很有想法,于是推薦給胡芷魁。一開始她不想上鏡,在幾次長談后,花姐終于敞開心扉,在鏡頭前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督導員是我們導入垃圾分類工作中,很重要也很特別的一個角色。”胡芷魁說,他們獲得專業培訓,定時上崗、文明引導、熱情服務,通過“桶邊督導”的模式,提高居民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正確率。 不少人像花姐一樣,出于對公益的熱心,從志愿者轉成專業的垃圾分類督導員。但這工作是很累人的,督導員在一線和居民打交道,需要耐心和技巧,還常常遇到不認同。 花姐負責一個開放式的老舊小區,近4000名居民,工作難度很大。一開始,先把放置在各樓道的垃圾桶撤掉了,引導住戶把垃圾帶到樓下分類投放。有居民不能理解,性急的想對督導員動手。有的嫌麻煩,不情愿將垃圾一一分類投放。每當這時,花姐就笑著說:“沒關系,這次我幫你分。下次您在家時就把垃圾分開放,下樓扔垃圾時就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了,而且功德無量。” 她一次又一次地這樣說著、這樣做著,直至居民被感動,愿意照她說的去做。 遇到清潔工把垃圾混裝混運,她就幫清潔工把垃圾二次分類好再裝運…… 兩三個月下來,社區的環境改善了,垃圾分類慢慢地前行了。 但提到工作中的反復,她的眼淚突然決堤:“看到這個月又回到老樣子,我就心痛!” 她說,垃圾分類的前提是垃圾不落地,這是個持久性的改變,如果沒有耐心“長期抗戰”,居民很容易又回到壞習慣。“我們督導員不僅僅在口號上喊要分類,還要不厭其煩地天天檢查、天天監督、天天幫忙引導,總會讓居民感動。” “也有很快樂的時候。”她說,有不認識的居民看她餓著肚子干活,就端來咸干飯。有人開著汽車經過她身邊時,從車窗伸出大拇指……她明白,那是對她的認可,讓她“心里很暖”。 “她的眼淚和笑容都那么真摯,垃分人感同身受,每句話都說在我們心坎上,所以能打動人。”胡芷魁說,花姐是廈門幾千名垃圾分類督導員的縮影,他們很可愛,需要有人認可、點贊。 推動垃圾分類,改變從我做起 “創作前,本只想寫垃圾分類督導員這個群體,但最后寫歌詞、拍MV時卻改變了方向。”王明瀚在深入小區了解后,發現居民、社區工作者、物業人員……每個人都是推廣垃圾分類必不可少的一分子,都需要鼓勵,于是把每個人要承擔的任務、意義都寫進了歌詞。 “《最美垃分人》不僅宣傳推廣垃圾分類,還融入我們工作中的經驗和思考,成為一個有指導性的作品。”張水龍說。 “比如,歌詞從一開始詢問‘你分了沒’的被動,轉到‘我是物業,我要分類’‘我是保潔,我要分類’‘宣傳監督是我們的職責’‘社區要落實好政策’‘我是居民,垃圾分類我清楚’,都涉及相關人員的主動意識。”張水龍說,不少人在垃圾分類時有被動、推托的心態,總想讓別人先做。但垃圾分類是每個人的分內事,應該轉變心態,從我做起。 “我們的另一個思考是,要讓物業公司動起來。”張水龍說,物業人員往往認為垃圾分類是額外的任務,一開始總是不情愿接手;而且要去麻煩居民,作為居民服務方的物業公司很矛盾。等真正做起來,物業公司還要有一個職能的轉變,從簡單的清掃,轉為垃圾分類收集轉運,他們的管理方式也要隨之轉變。 胡芷魁介紹,實際工作中,他們只能在行動支持和帶動中,逐步扭轉物業人員觀念。“我們問物業人員:需要我們做什么,你們才能承擔垃圾分類呢?然后把他們要求的事全部做到位,比如培訓保潔、設置分類桶、宣傳欄等等,最后物業也沒有了推脫的理由。” “政府相關部門也不能把工作一味推給市場,要做好頂層設計,拿出魄力,對‘定時定點投放’做出有效監管。這個工作是痛苦的,但不可回避。垃圾分類較好的城市,最終都要規范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問題。”張水龍說,如果物業公司、保潔員、社區和居民能夠各司其職,像歌里寫的,人人都做到“我是垃分人,分類我最美”,那就不再需要垃圾分類專業推廣公司了,這是垃分人最想看到的。(福建日報 記者 陳旻 文\圖) |
相關閱讀:
- [ 08-09]公益廣告不妨多一些“按季定制”
- [ 07-29]“身邊公益地圖”上線 點開地圖就可輕松做公益
- [ 07-19]首屆“阿里巴巴公益電影月”7月18日在京啟動
- [ 07-10]公益廣告理應得到更多關注
- [ 07-05]綜藝“嫁接”公益,第二季度綜藝吹來一縷清風
- [ 06-21]今年暑假700多個夏令營供您挑選 絕大部分是公益夏令營
- [ 06-15]提升舞臺表現力 集美文藝講堂系列公益講座舉行
- [ 06-14]陳喬恩獲“2018善行者年度公益大使”稱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