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開展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資料圖片)
東南網8月14日(福建日報記者楊珊珊)隨著各大高校陸續完成了今年的招生錄取工作,莘莘學子將在九月收拾行囊,踏著金秋入校。每當這個時候,貧困大學生總是牽掛著大家的心,成為社會大眾的目光焦點。
在廈門,不僅有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等機構常態化地幫扶準大學生們,諸如海峽導報每年的愛心助學等社會公益活動也為新生們送去源源不斷的溫暖。與此同時,各大高校也紛紛靠前服務,為困難大學生們開辟了綠色通道,送去困難補貼,幫助他們申請助學貸款,一解“燃眉之急”。
幫困的同時,更要勵志。在廈門高校中,既有貫穿大學四年的幫扶舉措,更有堅韌學子心志、灌輸自信自強、感恩回報理念的育人做法。
助學服務走在前
今年7月底,集美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益丁一行人,來到臺籍新生吳蕙涵家中,為她送去了今年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這是今年集美大學首封送達的高考錄取通知書,與通知書一同送達的,還有學校對困難學生的資助金和學校資助政策的解讀。學校還為這名新生準備了一份特殊禮物——《陳嘉庚精神讀本》,希望借此讓學生認識集大“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的辦學特色,感受校主陳嘉庚先生愛國、誠毅、奉獻、勤儉的精神。
原來,該同學家庭條件較困難,學校得知消息后,就將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延伸到學生的家中。同時,這也是集大啟動“家校關懷萬里行”暑期輔導員家訪活動慰問的第一個新生。
這個暑假,還有許多份“雪中炭火”正由高校的老師們通過“家校關懷萬里行”活動送到困難學生的手中。
華僑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杜秀宗介紹,學校組織了部分學院老師赴困難學生家中家訪,最近,學校的“承志前行 情暖天山”暑期輔導員家訪團就到了學校新疆籍困難學生家中走訪慰問。
由集大部分政工干部組成的家訪團也去了甘肅蘭州,了解困難學生的家庭情況。集大負責學生工作的相關老師說,通過家訪,將溫暖關懷送到學生家中,了解學生情況,也能把國家精準扶貧、愛心助學的資助政策宣傳到位。
“當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就能在上面了解到學校的相關資助政策,困難的新生登錄我校的迎新系統注冊時,可以填寫家庭情況,申請‘綠色通道’,咨詢或申請辦理助學貸款等。”廈門大學徐小偉老師介紹。
華僑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最近已經接到了幾通咨詢助學貸款辦理的熱線電話,通過熱線電話,他們及時解答了新生及家長對國家與學校資助政策的疑問。
據了解,每年開學報到時,各大高校都會啟動“綠色通道”,現場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為他們提供政策咨詢、助學貸款申請辦理等服務。廈門理工學院還為新生準備了包含路費、生活費、通信補貼、軍訓服、學習用品、免費投保等的“愛心禮包”,華大等學校也為特困新生發放了助學禮包。
校園處處有幫扶
今年暑假,廈門理工學院微信公眾號“廈理工e起來”持續開展“親情陪伴,e仔買單”活動。通過這個平臺,學校將陸續送出總計10萬元的親情大禮包200份,用于報銷同學們暑假回家的往返路費,在鼓勵學生回家陪伴親人的同時,更減輕了經濟困難學生的負擔。
在廈高校普遍建立了較完善的學生資助體系,入學后,學校為困難學生提供了校園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生活補貼等渠道作為長期性的后續保障,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郭素芳是華僑大學2016級的學生,出生在江西的她因為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入學前就申請了生源地貸款,并申請了華僑大學的“綠色通道”,成功獲得了資助幫助的同時,也成為學校“陽光成長計劃”的一員。
在老師的關心下,郭素芳先后在學校的校長辦公室、學生辦事大廳等地勤工儉學。
“在勤工儉學崗位上,我為學生和老師服務,雖然工作的內容比較雜,但也因此在做事和人際交往方面學到了很多東西。”郭素芳說,在以勞動換取補助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成長。據悉,華大每年開設近3000個勤工助學崗位,為學生提供鍛煉自我的平臺。
“我們學校在勤工崗的設定上,重點傾向于一些技術崗位,比如老師助理、校園網技術開發等,都優先面向困難學生開放,讓他們在干事中提升綜合能力。”集大學生處相關負責老師介紹。
大部分學校還設立特殊困難補助,對突發事故、受災或意外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扶。值得關注的還有,在廈門理工學院,對困難學生的幫扶進一步延伸到臨近畢業時,學校撥出專項資金給困難畢業生用于簡歷制作和找工作的交通費等,還為困難學生參加競賽、出國交流、創業等提供資助,解決“雙困”畢業生的后顧之憂,每年為接近500人次的畢業生提供就業資助,發放就業資助金近90萬元。
幫困更要勵志
今年暑假,郭素芳有點忙。上個月,她所在的學生團隊剛剛到晉江市開展名為“閩贛兩地官方與民間扶貧機構在精準扶貧中角色調研與分析”的項目,這個月中旬,他們還要去那里的“愛心格子鋪”當志愿者。
從一入學,郭素芳就被納入了學校的“陽光成長計劃”。華僑大學的“陽光育人體系”旨在經濟資助、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同時,轉變模式,將資助重點轉向“能力提升”,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就業競爭力。
郭素芳說,學校組織的“陽光自助營”,開展了演講、攝影、讀書分享會、急救等主題培訓,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拓寬了知識面和視野。如今,她經常和自助營的同學一起,利用周末時間到兒童之家關愛自閉癥兒童,她還成為學校的一名“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將國家的資助政策送進鄉村、普及宣傳。
扶困更要勵志,為了大力推進資助育人,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廈門高校不斷搭建學生自助平臺,培育學生自立自強和感恩回饋社會的精神。
在華大,經濟困難學生一入學,學校便舉辦感恩信件郵寄活動,讓學生在明信片上傾訴對家長的感恩之情、書寫對未來的寄語,把感恩、誠信、勵志教育等價值引領有機嵌入新生資助全程。
在廈大,為推進落實“精準資助”與“資助育人”,學校舉辦了名為“愛無疆”資助育人的主題報告會,由老師為學生做主題為“‘受助、自助、助人’的多維闡釋”的主題報告會,與學校的困難新生共同分享……
自強不息,不少學子也以實際行動感恩回饋社會。廈門大學藥學院藥學系2017級藥理學碩士黃飛榕在困難的家境中成長,立志要成為一名醫藥工作者,救死扶傷,幫助家人乃至更多人遠離病痛的折磨。在順利被保研后,她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選擇到更艱苦的地方去——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團,前往內蒙古額濟納旗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支教。
“支教一年,受教一生,育人同時也是育己。我總會想起在額濟納旗的日子,每次想起,我的嘴角都會忍不住上揚。”黃飛榕說,在支教過程中,她也收獲了更多的自信。自立自強的她還獲得了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的2017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志強之星”提名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