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朱俊博通訊員洪恒亮漫畫/劉哲姝)七夕臨近,騙子也開始蹭節日熱度。近日,有商家就被打著“七夕購花”幌子的騙子騙走了4.65萬元。
今天上午,市反詐騙中心對外發布這起案例,同時也介紹了婚戀交友中幾類常見騙術。今年1月至8月15日,全市共接報各類征婚交友類詐騙警情274起,其中男性受害者170人,女性受害者104人。
向花店老板下鮮花訂單,誘騙其購買“設備”
張女士是一名花店老板,8月9日,接到自稱是某演藝會所“劉經理”的電話。“劉經理”說,他們想在七夕辦一場活動,需要采購大量鮮花布置現場。
“劉經理”與張女士談妥鮮花的種類、數量、單價后,又詢問張女士是否賣一種帶遙控的鮮花設備。張女士的店里并沒有這種設備。“劉經理”稱,自己之前正巧在某花店看過這種設備,并把花店聯系人的號碼給張女士,讓張女士聯系購買事宜,并先行墊付,最后與鮮花錢款一并結算。
8月10日,張女士聯系“劉經理”所說的那家花店,并商量購買設備事宜,最終以4.65萬元的價格成交。付款后,張女士告知“劉經理”,并著手準備他需要的鮮花。
可一直等到8月15日,雙方約定的交貨時間,張女士才發現聯系不上了“劉經理”。意識到被騙后,她馬上撥打110報警。
分析
新瓶裝舊酒,騙子還是要騙錢
民警說,騙子打著七夕的幌子,發不義之財。張女士遭遇的騙術與“冒充某單位采購物資”大同小異,但披著“七夕購花”的外衣,還是第一次遇到,騙子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求受害者轉賬匯款。
任意揮霍“分手費”,轉多少錢都雙倍返還
小夏是廈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8月5日,她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認識了一名“女性”。對方稱自己跟男朋友鬧矛盾分手了,男友給了“她”一大筆“分手費”,“她”想要報復男友,只要小夏給“她”多少錢,“她”就雙倍返還。
半信半疑的小夏先轉了200元給對方,隨后收到對方的400元“返還”。小夏就相信對方了,一次性轉了2000元給對方,但對方稱小夏的資金有問題需要審核,要求小夏再轉4000元。等小夏轉完了,微信也被對方拉黑了。
分析
受害人受到誘導轉賬,隨后就會被拉黑
民警說,嫌疑人使用形象姣好的女子照片作為微信頭像,引誘受害人添加好友,并在朋友圈發布狀態,稱自己失戀,博取同情,并稱誰發紅包將10倍返還以發泄情緒,不斷誘導受害人發520元、1314元、666元等金額,隨后將受害人拉黑。
和網友交往后,對方開始頻頻借錢
陳先生今年28歲,單身,今年6月在網絡游戲中認識了一名女網友,添加對方的微信和QQ后,雙方聊了起來。
聊天中,陳先生發現兩個人除了游戲還有不少共同愛好。一來二去,他開始和對方交往,但對方陸續以“要去找媽媽沒錢”“媽媽開店需要資金”“自己要去廣州看病”等理由向他借錢。
陳先生多次把錢借給對方,前后共計5萬元。7月26日,他突然發現聯系不上對方,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警。
分析
先“談戀愛”再選擇時機騙取錢財
民警認為,此類型詐騙屬于征婚交友類詐騙中的“初級版”。受害者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戀愛經驗不豐富。騙子往往通過網絡交友(微信、QQ等)、相親網站,編造出“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與受害者進行網絡交流,騙取受害者的信任、確立交往關系后,選擇時機以家庭遭遇變故等理由,騙取錢財后銷聲匿跡。
“美國大兵”寄包裹,但先要通過網銀交費
47歲的朱女士單身,今年4月在百合網上認識了一名自稱在美國某軍隊當指揮官的外籍男子保羅,對方添加QQ后,對方跟朱女士以交友的名義聯系。
聊了一段時間后,保羅說要寄一個非常重要的“包裹”給朱女士,讓她幫忙保管,而且稱包裹里是他的全部家當,等他退役后就來廈門和她一起生活,朱女士欣然同意。
隨后,保羅以“交保險費”“原廠地證書”“所有權證書”“關稅”等理由,讓朱女士通過網銀陸陸續續轉了14萬余元到指定賬戶。轉完后,朱女士左等右等,卻一直等不來那個神秘的“包裹”。她聯系保羅,對方又一直以各種理由搪塞,朱女士才有所懷疑。
分析
只通過電話、網絡聯系,也會視頻增加“可信度”
民警認為,冒充美國大兵詐騙屬于征婚交友類詐騙中的“中級版”,騙子瞄準的作案對象都是40歲到60歲的婦女,尤其青睞離異的。
在這類騙術中,騙子們的傳統套路是由外籍華人動手或中外騙子聯手,廣撒網尋找目標,利用QQ、電子郵件等方式,誘導受害者上鉤,一旦成功,迅速與受害者“墜入愛河”,再以高額利益,如“包裹”“戰爭撫恤金”等理由誘導受害者轉賬匯款。
民警說,在此類詐騙中,騙子與受害者不見面,只通過電話、網絡聯系。為了增加可信度,騙子會與受害者視頻,并且通過網絡發送一些“美國大兵”照片以及裝有巨額“美金”的包裹照片。這樣不僅得手率更高,而且詐騙金額更大。
男友聲稱有投資內幕,多次借錢后失聯
李女士今年30歲,6月12日在珍愛網APP上認識一名自稱“陳弘秉”的男子。對方聲稱在香港從事證券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后,雙方在網上確認男女朋友關系。
7月20日,“陳弘秉”以自己有投資內幕為由,向李女士借錢。隨后,李女士分多次向對方轉賬匯款18萬元。8月15日,李女士聯系不上“陳弘秉”了,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
-分析
誘騙受害人到“平臺”充值,獲利后失去聯系
民警說,這類騙術屬于征婚交友類詐騙中的“高級版”。嫌疑人瞄準的都是30歲左右,有一定存款的市民,這一群體普遍對理財有需求。
騙子設計多個套路,一是編造“在國外工作的中國人”等虛假身份,有的人甚至隱瞞年齡、婚史等,在相親網站或其他網絡社交平臺上對受害者進行利誘;二是編造“公司開發投資平臺,內部渠道有高回報”“博彩網站可任意修改賠率”等誘人條件,引誘受害者到“平臺”充值;三是受害者一開始進入“平臺”時,一般都會得到一定的收益,一旦受害者完全相信“平臺”的真實性,并充值大筆資金后,“平臺”就無法登錄,所謂的“好友”也會失去聯系。
【警方提醒】
先核實真實身份
再來談征婚交友
交友初期,一定要認真核實對方的身份。在征婚交友類騙術中,大多數受害者都是被詐騙分子的花言巧語與表面行為所迷惑,未認真核實其真實身份,從而上當受騙。
交往過程中,若涉及錢財問題,市民千萬不要輕信對方的借口。警方分析近期眾多此類案例發現,騙子們大多以“高回報”“穩賺不賠”等借口,誘導受害者“投資”“充值”,征婚交友者一定要認真核實真實情況,并與身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詢問,防止落入圈套。
警方提醒,市民遇到此類騙術時,一定要及時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