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光量子測量儀。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海西晨報訊 (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邵明飛 許曉煜) 近日,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開展了2018年有毒有害生物夏季航次調查,采集廈門灣海域14個站位的海水、底泥等生物樣品,通過實驗室鑒定與分析,摸清廈門灣有毒有害生物種及其分布情況。 在本航次調查中,研究所啟用海洋生態調查新儀器———水下光量子測量儀,測量不同深度水層的光合有效輻射,獲取其剖面數據,為海洋生態的調查與評估新增光學參數。 據悉,光是萬物生命的主要能量來源,光合有效輻射與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級生產過程有密切聯系。 在下一階段工作中,研究所計劃將水下光量子測量儀應用于赤潮發生過程跟蹤監測,通過獲取的光合有效輻射數據分析其對赤潮發生過程的影響,進而為研究赤潮發生機理提供光學數據。 |
相關閱讀:
- [ 07-27]廈門灣崛起!高顏值的閩南城市群“前客廳”廣納八方來客
- [ 06-05]廈門灣最大深水散雜貨泊位后石港區3號投產
- [ 04-17]廈門灣南岸將建網易(福建)產業發展研究院
- [ 01-04]廈門灣南岸增加兩條通道 漳州沿海大通道正式通車
- [ 11-28]共同推進“廈漳同城” 龍海乘勢而上融入廈門灣發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