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8日(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在廈門市湖里區,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課堂,它沒有固定的課本,也沒有固定的授課對象,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就能免費上課。它就是“湖里星期六”公益講堂。 2013年,這個公益講堂在湖里區面向公眾開辦,隨即掀起一股學習新風。開講近五年,“湖里星期六”講堂已舉辦講座300余場,直接受眾達3萬多人次;各類基層講堂、流動講堂舉辦講座3700余次,直接受眾達23萬多人次。 從一堂課到一種生活方式,如今的“湖里星期六”講堂不再只是周末的一場講座,而是居民“家門口”的文化傳播窗口,借力覆蓋全轄區的社區書院等載體,將市民關心的話題、關注的熱點和最需要的知識帶進社區,帶給居民。隨著講堂的觸角不斷延伸、內涵不斷豐富,它也成為湖里區植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知識傳播陣地。 以文潤城 滿足文化需求,大講堂應運而生 “聽一場好的講座,相當于讀了一本好書,這樣的形式我很喜歡。”家住殿前街道的李阿姨雖已年過八旬,卻是“湖里星期六”講堂的忠實粉絲,平時只要有時間她便會去“上堂課、充個電”。在她看來,在廈門生活30多年,感受到城市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 一直以來,湖里區面臨著改制居民多、外來人口多,社會資源缺乏、讀書學習場所偏少、文化基礎總體較為薄弱等問題。如何補齊短板,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城區的文化軟實力?湖里區創新打造了“湖里星期六”講堂體系。 該體系開辟了湖里星期六·名家大講堂、湖里星期六·干部大講堂、湖里星期六·科普大講堂、湖里星期六·教育大講堂、湖里星期六·婦幼大講堂、湖里星期六·健康大講堂等系列講堂,打造“主講堂+分講堂”“固定講堂+流動課堂”的全新模式。 通過公益知識講座的形式,各類專家學者與市民朋友“零距離”對話,解疑釋惑。同時,活動還采用“菜單式服務”方式,根據社會熱點以及群眾的精神需求設定主題,內容涵蓋孩子教育、行為禮儀、養生知識等,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立足全區,面向基層。講堂還特別注重以小著眼的“小微式滲透”,在基層講堂的內容上,鼓勵分講堂按照“三小三大”,即“小環境”說明“大形勢”、“小故事”見“大道理”、“小視角”顯“大格局”的原則組織講課內容,形成了一系列深受群眾歡迎的宣講主題。一些社區講堂還不斷創新出好厝邊閩南角、時政理論學習班、千人微學堂活動、自然生態體驗營、媽媽送學團等講座形式,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制作宣講PPT、小視頻、微電影,開展“零距離”講課,使講課形式更吸引眼球,增加了趣味性。 “湖里星期六”講堂以市民“點菜”、政府“掌勺”的新形式,為市民烹制了一道道文化美食,讓單向、被動的課程輸出,變為了雙向、互動式的文化體驗。 “最初,我們在殿前街道設立主講堂開講,把居民‘請過來’,后來,結合社區書院的建設和小區治理工作,講堂逐漸延伸到‘家門口’,實現了把課‘送上門’。”湖里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國清介紹說。 以文系民 挖掘講師資源,激發群眾參與感 近日,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深入挖掘社區居民中的理論師資力量,成立了一支扎根社區、服務社區的理論宣講隊,并為首批六名宣講員頒發了聘書。 “宣講員既是社區居民又是宣講能手,能很好地將對小區的認同感和專業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身邊人講身邊事,激發小區居民的興趣和共鳴。”金安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告訴記者。 首批6名宣傳員分別來自廈門市委講師團、市廉政教育中心、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等單位,接下來,社區黨委將按照“一月一論壇、兩月一講”來開展新思想的學習宣講,推動新思想在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選好主講人是辦好“湖里星期六”系列講堂的重中之重,也是講堂保持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名家”特色是“湖里星期六”講堂吸引力的秘訣之一。湖里區充分利用各方資源聯系專家學者,認真遴選表達能力強、講課生動活潑有趣的行業精英、領域專家、學術骨干組建專家師資庫。同時,形成區級“特區建設者宣講團”、區屬各級黨(工)委業余講師團、社區宣講小分隊三級共63支隊伍400余名宣講骨干,并不斷通過文明、民政、共青團各個系統挖掘典型模范充實到宣講隊伍,形成專家引領、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講師網絡。 “通過‘反哺社區’計劃,我們引進了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柯清美教授,成為社區時政理論班的客座教授,定期到書院為大家講學。”在江頭街道金尚社區黨委書記陳素珍看來,好的講師隊伍不僅能提升課程品質,也能激發群眾的參與性。 如今,以優質講師團隊為基礎,豐富多樣的講堂形式讓原本枯燥的政策教育宣傳變得生動起來。不久前,“湖里星期六”理論宣講進基層活動走進了湖里區禾山街道禾盛社區。來自廈門市委講師團的劉宏宇老師將十九大精神與中華經典古詩詞相結合,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論述進行細致講解,這種特別的講解方式深受社區黨員和群眾的喜愛。 “這不是簡單枯燥的文件宣讀,而是把十九大精神跟傳統文化結合一起,傳遞給社區居民,讓群眾在學習文化的同時也深入了解十九大精神。”禾盛社區文化志愿者張雅坤說。 從已開展的數百場“湖里星期六”系列講堂來看,市民們主動預訂、主動參與互動、主動交流心得,講座一改往常攤派任務組織觀眾的局面,漸漸形成了主動“讀書學習聽講座”的習慣。 以文惠民 提升居民意識,凝聚民心解民憂 湖里街道塘邊社區是湖里區一個典型的“城中村”,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五倍,新老廈門人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湖里星期六”講堂等深入基層的公益宣講成為重要的融合紐帶。 在社區書記陳桂蘭看來,改變居民的意識,才能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參與到社區的共建共治中,提升對社區的歸屬感。為此,社區針對外來人員的需求,專門開設了早教班、吉他班、育嬰師班、書畫班等課程,同時還在講堂的內容中加入廈門傳統民俗和文化的知識,并通過培訓的形式讓大伙兒現場體驗、學懂弄通。 “這樣的課程讓大家增強了對廈門的了解和認識,能更好地提升文化認同,凝聚人心。”陳桂蘭說。 “湖里星期六”講堂不僅是知識傳播的陣地,也是廣大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成為踐行核心價值觀、推進全民閱讀和終身教育的重要平臺。 “我剛到社區時,一個人也不認識,整天無所事事,很無聊。”說起自己參加社區書畫班、科普大學的緣由,金安社區居民李祥山一臉感慨。依托社區書院這一載體,社區為居民引入了豐富多彩的課程,李祥山終于有了精神寄托,日子開始充實起來。 李祥山說,自己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區、市,乃至全國性的比賽,屢屢收獲榮譽。如今,他每周二參加書畫課,周四參加科普課,周五參加社區文明督導隊,“生活不孤單了,還能為社區服務,很踏實”。 凝聚民心,“湖里星期六”還通過“上線”擴大傳播效果。講堂在網絡上開設了專欄,將講座視頻上傳,供市民朋友免費觀看下載,以“視頻講堂”突破時空限制,惠及更多群眾,打造“沒有圍墻”的大講堂。湖里區還不斷創新形式,率先在全省打造“湖里文化地圖”微信小程序,向市民置頂推薦反映新時代新思想的宣講活動和文化活動,讓新思想“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經過多年的探索,“湖里星期六”講堂被列為福建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新案例、省社會宣傳工作創新案例,并獲評省十佳社科講壇。 |
相關閱讀:
- [ 08-28]廈門湖里:講堂在身邊 文化惠民生
- [ 08-28]廈門湖里警方破獲以幫辦入學、轉學為名的系列詐騙案
- [ 08-27]廈門市湖里區衛計系統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
- [ 08-24]湖里區召開新一屆全國及省級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校園及培育對象申報工作布置會
- [ 08-24]廈門市湖里區衛計系統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