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排澇泵站多臺泵機同時開啟。記者 郭欽轉攝
大雨下的筼筜湖水位沒到海蠣的生長線。記者 郭欽轉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郭欽轉)29日上午,廈門市迎來強降雨天氣,島內的部分街鎮3小時內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市氣象臺一度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筼筜湖,號稱承擔著廈門島1/3面積的排澇任務,又迎來一次城市排澇工作的考驗。
在普通市民的眼中,暴雨中的筼筜湖也許依然平靜,卻不知它此刻承擔著保護市民免受內澇之苦的巨大壓力。
筼筜湖如何排澇?遵循什么樣的規律?未來又有什么新的變化?晨報記者在昨日的暴雨中走訪了市筼筜湖管理中心的防汛部門。
開西堤閘門排洪效果最好
昨日強降雨時,恰逢海水低潮。根據廈門氣象臺信息,集中的強降雨從上午8時許開始,而昨日廈門海域海水的最低潮時間剛好是8:01。
筼筜湖得以西堤閘門大開,從城市建筑物、街道、山坡上的降水,都匯入筼筜湖,源源不斷地排入海中。閘門外喇叭形的水道上,水流不算太急。
昨日上午9時許,盡管當時大雨傾盆,但筼筜湖的水位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堤岸巖石上海蠣的生長線高于水面近40厘米。
從筼筜湖防汛監控系統里看,筼筜湖外湖的水位顯示-0.39米。據介紹,這相當于筼筜湖平日里開閘放水后的水位。
“西堤閘門的開放,大大減輕了今天筼筜湖的壓力。”市筼筜湖管理中心負責閘門管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開閘門排澇的效果遠遠好于泵站排水,但缺點是受潮水的影響。湖水水面高于海水水面的落差越大,排澇的效果越好,而一旦海平面高于湖面,就必須關閘了。
至上午9:50左右,筼筜湖西堤閘門被關閉。
泵站趕不上湖面上升速度
與此同時,位于海灣公園靠近湖濱南路一端的筼筜湖排澇泵站又開始工作了,在泵站的排水渠里,隆隆的電機聲和激烈的水流聲發出了巨大聲響。
據介紹,筼筜湖排澇泵站共有9臺水泵,同時打開的話,每秒可以排出40立方米的水量。換句話說,泵站工作1小時,可以讓筼筜湖的水位下降10厘米左右。
不過即使如此,閘門關閉后,筼筜湖的水位仍快速上升。短短10多分鐘,監控系統顯示的筼筜湖水位就上升了2厘米。
“這得有多少水?要知道這是1.6平方公里的面積啊!”工作人員感嘆。
據介紹,筼筜湖的排澇任務很重。北至仙岳山,南至東坪山,東至江頭一帶的雨水都將匯入筼筜湖,1.6平方公里的筼筜湖,要承當廈門島37平方公里區域的雨水泄洪任務,面積比超過23倍。
也就是說,40毫米的短時降雨,理論上可以讓筼筜湖水面上升1米。
至昨日中午時分,廈門島的降雨已經明顯減小,不過泵站仍在持續發力。據介紹,城市降水對湖面的影響,有一個時間差,常常在雨后一兩個小時仍有雨水不斷地匯入筼筜湖。
凌晨兩點多提前騰出庫容
至中午11時許,筼筜湖水位仍然處在小于-0.1米的低位。
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提前做好騰庫容的準備,而且有閘門排澇的配合,此次強降雨并沒有給筼筜湖帶來太大壓力。
據介紹,為了迎接昨日的這場強降雨,筼筜湖管理中心就通過閘門排水和泵站排水,于當天凌晨2點多,將筼筜湖水位降到了-0.78米。根據筼筜湖防汛預案,大雨、暴雨來臨前的6小時內,筼筜湖要通過開西堤閘門騰出庫容,必要時排澇泵站配合。
“不過即使是騰庫容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適當地在海水高潮時適當地納潮進來。”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筼筜湖里的魚都是海魚,因此在可控的范圍內,他們還會在控制筼筜湖水量的過程中還要控制湖水的鹽度,以防止湖魚的大量死亡。
據了解,在8月28日的降雨之后,筼筜湖就曾適度地納海水進湖。不過根據防汛預案的工作要求,此時納潮應控制湖區的最高水位為-0.4米。
雨后將對湖面“大掃除”
強降雨過后,作為泄洪湖的筼筜湖,水質難免會受影響。
雨后一兩天內,市民們常常會在湖水中看到一些顆粒狀的白色漂浮物。據介紹,這些白色漂浮物是油脂,來源于城市的生活污水,它們容易混同樹葉、死魚等漂浮物匯集到岸邊。
原來,在晴天的時候,筼筜湖周邊的排洪溝閘口是關閉的,溝中的城市生活污水會被抽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才排放。但是一旦遇到強降雨或者臺風天氣,排洪口的流量過大,污水處理廠來不及處理,排洪溝通往筼筜湖的閘口就會按照規定打開,生活污水將混同雨水直接排入湖中。
有時候湖水含鹽量急劇變化,湖中魚兒還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不過,此時市筼筜湖管理中心的湖面保潔工作也將快速啟動,包括3艘大型保潔船在內的8艘保潔船持續作業,從上游往下游方向打撈,盡快恢復湖面的衛生。
據了解,大雨過后的筼筜湖,保潔人員一天時間常常能打撈到超過10噸的垃圾,他們要將這些垃圾進行分類,在交由環衛部門處理。
市筼筜湖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在他們的努力下,雨天過后,筼筜湖的水質就能恢復得跟往常一樣。
排澇能力有望再提升1倍
按照當初筼筜湖排澇泵站的設計,筼筜湖可承受50年一遇的暴雨,但目前,這一標準估計已經是過去式了。
“早些年,降雨開始四五個小時后湖面才有上升壓力;近年來,降雨開始一兩個小時就感覺到湖面上升壓力了。”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城市發展,筼筜湖泄洪的壓力比以往更大。原本泥土地面有相當的吸水能力,隨著硬化的水泥地面的增加,雨水難以滲透了,會更快更集中地流入筼筜湖。因此,目前筼筜湖排澇泵站已遠遠不能滿足筼筜湖排澇的需求。
為提高筼筜湖的排澇能力,廈門正計劃在西堤水閘附近建設第二排澇泵站,建設標準為排洪50年一遇,擋潮200年一遇。據了解,新的泵站設備較當前更為先進,其3臺泵機的排水能力就能達到50立方米/秒,效果比目前泵站9臺泵機同時開還要好。該泵站建成后,筼筜湖排澇能力有望提升一倍以上。
掃二維碼看筼筜湖排澇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