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給古老建筑一個溫暖的“家” 志愿者對文物進行認領 中國文化報訊(記者 李佳霖 文/圖)據統計,我國僅不可移動文物就有76萬處,而散落在各地、未登記在冊卻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更是難以計數。文物保護的復雜情況,需要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在這方面,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進行的探索取得頗多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當地推出的“文物守護認領”模式,近日獲得了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優秀項目榮譽。 文物守護認領: 全民參與文物保護 徐友群是一名軍人,1993年在廈門入伍,25年來一直生活在廈門。在徐友群看來,認領守護萬石蓮寺,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緣分。“從當兵開始就有晨跑的習慣,萬石蓮寺是必經之路。每次經過這里,都會被寺中的敲木魚聲、誦經聲吸引,感覺特別神圣和莊嚴。在2016年得知可以認領文物,立即跑到活動地點報名,當時一眼就看到認領名單中的萬石蓮寺,想也沒想就勾選簽字了。”徐友群說。 按照思明區文體出版局的規定,認領文物的志愿者,每個月要對認領守護的文物點進行兩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時做好記錄和反饋。徐友群表示,每天早上到萬石蓮寺,先繞寺廟外圍查看石柱、外墻等有無刻畫和臟污的痕跡,再檢查文物是否有移動和損壞,隨后進入寺廟查看內部的狀況,如若發現異常立刻上報相關部門。“一年多來,都是在晨跑時進行巡查,過程非常輕松愉悅,特別欣慰的是,萬石蓮寺一直干凈整潔,基本上沒有人為破壞文物的狀況發生。”徐友群說。 曾曉娟家以家庭為單位認領了安業民烈士墓,守護其安全也是全家總動員。“這處文物點離家很近,家人平常有時間就到墓園,仔細檢查每個角落,觀察是否有涂抹亂畫的狀況、周邊樹木是否有傾倒等。”曾曉娟表示,逢年過節,全家人還會到墓園除草、撿垃圾,盡力做好文物的守護工作。 一年多來,安業民烈士墓在曾曉娟家的守護下更加安全、整潔。在這個過程中,讓她觸動最大的是兒子曾祺的轉變。曾曉娟介紹,有次巡查時,曾祺主動撿起扔在地上的礦泉水瓶,并說:“這是英雄的家,要保證干干凈凈。”而且在守護過程中,曾祺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了解了很多歷史知識,還經常帶著同學一起巡查,給他們講述安業民的故事。“這項工作給了我們參與文物保護的機會,讓我們知道文物保護應該全民參與、共同守護。”她說。 “文物守護認領行動于2016年10月發起,目前,共有近350人參與了這項行動,思明區內199處未定等級不可移動文物點的日常狀況都能得到及時巡查和反饋。”廈門市思明區文體出版局副局長郭銀芳說。 |
相關閱讀:
- [ 09-03]廈門思明區巧借廈門會晤之勢 大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化
- [ 09-03]廈門思明:深化掃黑除惡合力共筑平安
- [ 09-03]廈門思明區多措并舉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
- [ 09-03]廈門思明區這場“掃黑”演出 8萬多網友“圍觀”
- [ 09-02]“全閩共舞?舞動中國夢” 廈門思明廣場舞大賽展風采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