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初衷 將畢生所學授于大眾 2010年,鄭小瑛在廈門工學院創辦了“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并擔任藝術總監。4年間,該中心將五部中外經典歌劇推上國家大劇院、福建大劇院等各大舞臺,并獲得中國文化部主辦的首屆“中國歌劇節”五項大獎及廈門市委宣傳部表彰等榮譽。 這一次,“鄭式”指揮法基礎研修班又開在了老地方。 在開班儀式上,鄭小瑛分享了開設課程的初衷。近年來,音樂集體表演藝術蓬勃發展,但其中的一些景象讓鄭小瑛十分擔憂,如大眾對指揮的錯誤認識等。音樂界對指揮沒有正確的引導、權威的評價,這讓身為指揮法老教師的鄭小瑛耿耿于懷。 這些年來,鄭小瑛為此奔忙。她受邀至全國各地開講座,傳授指揮法。但她發現,講座不過是“蜻蜓點水”,效果不佳。 “指揮是音樂集體表演的領導人、司令員。大家看到的是指揮手舞足蹈的部分,但它的精髓、學問在指揮的腦子里、聽覺里、判斷里。”在鄭小瑛看來,一位合格的指揮要看得懂作曲家的樂譜,懂得作曲家的思想內涵,能夠通過藝術手法帶領集體創造音樂。 “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手腳一揮就能當指揮,很容易。”鄭小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離開講臺多年,她不知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傳達出去,將畢生所學傳遞給更多人。于是,她想到了給予她大力支持的廈門工學院。 開班目標 希望學員將來也開班 研修班上課時間是上午9點至12點、下午2點至7點,共8小時。這是鄭小瑛定下的時間。廈門工學院音樂系主任邵燕擔心鄭老師身體吃不消,曾勸她將下午上課時間延遲至2點半,中午多休息一會兒,但鄭小瑛拒絕了。 9月9日上午9點左右,學員們陸續走進教室。鄭小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挪鋼琴,直到位置擺放滿意為止。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鄭老師一貫這么認真嚴謹。 第二件事,她給學員們立了規矩。譜架前,笑瞇瞇的白發老人突然板起了臉:“我們沒有時間了。”鄭小瑛告訴學員們,研修課時間有限,不能等大家都會了再繼續往下教。她建議學員們課后可通過觀看課堂錄像等,對授課內容進行消化。 她還分享了多年的指揮“秘訣”,即在指揮的譜子里做各種記號,如紅色筆提示女聲,藍色提示男聲。“譜子上沒有記號的指揮是懶指揮,我保留抽查的權利哦。”老人的臉上揚起了一絲微笑。 在向記者介紹近期計劃時,她說:“我覺得時間不等人了,我得在半年里完成這件事。”鄭小瑛給研修班定的目標是,讓學員們找到音樂里的語言,通過無聲的手表達出來,“準確、有表現力、節省、美觀,這是指揮法的要求”。 據介紹,研修班報名火爆,學員們均參加了篩選。在確定學員名單時,愛生心切的鄭小瑛經歷了一番糾結。直至開班前一晚,鄭小瑛才最終確定20名學員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學員幾乎都是老師,其中80%為大學老師。學員們被分成2個班,每兩周上一次課,兩個班穿插進行。有的學員來自吉林,開班后將開啟兩周一飛的雙城生活。 對于學員們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鄭小瑛十分欣賞,也對他們寄予了厚望。“我會努力把我所知與你們分享,讓你們在工作崗位上把正確的、先進的、科學的指揮方法傳承下去,也希望你們將來能開這樣的班,帶動你們的身邊人,讓這顆種子發芽,提升國家的音樂教育水平。” 編寫教材 專門譯配外國經典 記者注意,來上課的學員們人手一本教材,名為《會說話的手》。據了解,這是鄭小瑛專門為此次研修班課程編寫的,將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一年的指揮法課濃縮到了半年的時間里,含金量極高。 這本教材收錄了40首經典曲目,其中26首中國經典、14首外國經典。外國經典曲目含經典歌劇合唱選段等,其中不少標注著“鄭小瑛譯配”字樣。 實際上,這些有標注的曲目早已有多個翻譯版本,但高要求的鄭小瑛還是堅持自己動手,甚至徹夜工作。她根據多年指揮經驗重新進行了翻譯,使整個作品能以中文優雅的句法與韻腳進行演唱。這與鄭小瑛堅持的“洋曲中唱”有很大關系。她認為,經典“洋曲”應該用國人熟悉的方式演繹,方能最大程度地被理解。 “教材里很多老作品,這些都是我熟悉的、適合做教材的、具有經典意義的好作品。”鄭小瑛希望通過研修班學員將這些經典介紹出去。 鄭小瑛也強調,研修班教的是基礎,不是約束。“鄭式”指揮法是她的集60年教學經驗、實踐經驗的“一家之言”,她鼓勵學員們在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
相關閱讀:
- [ 07-25]廈門將編寫首套本地海洋特色教材 分為中學版和小學版
- [ 03-05]句子長得“讓人斷氣” 中小學語文教材部分內容存在瑕疵
- [ 01-15]園林部門出“規范教材” 細說道路綠化選擇樹種原因和要求
- [ 10-16]兩岸合編語文教材在臺使用 促進傳統文化傳承
- [ 09-27]食品安全課走進廈門小學校園 已成學生教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