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欣)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降生的喜悅中時,剛出生的小劉卻查出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他因哭聲弱、反應差、氣促、呼吸困難、進食困難,導致發育不良。近日,他在廈門長庚醫院接受手術治療,恢復良好。 剛出生就查出先心病 今年4月出生的小劉,出生查體時醫師發現他有心臟雜音,出生后第10天做“心臟彩超”時,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膜周部室間隔缺損(7mm)、動脈導管未閉(1mm)。 因為年齡太小了,爸爸媽媽準備先把小劉帶回家好好照顧,打算大一點再進行治療,沒想到出生后2個月,小劉出現明顯的氣促、喂奶困難等癥狀,小劉的爸爸媽媽只好帶小劉前往廈門長庚醫院兒科就診,再次詳細檢查過后,醫師建議他們轉診心臟外科。 經過該院特聘臺灣長庚心臟外科專家張育生主任詳細診查,小劉手術指征明顯,建議外科手術治療。8月下旬,兩岸長庚心臟外科團隊合作,在全麻體外循環下為小劉進行了“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手術開展十分順利,術后當天小劉就拔除了氣管插管;心臟彩超也提示功能正常,僅用了十天,小劉就順利出院。 上周回門診復查時,小劉傷口恢復很好。因為喂養情況改善,小劉明顯長大不少,氣促等現象不再出現。 3歲后手術可能留下心理陰影 張育生提醒家長,一般情況下,3歲之前,絕大部分先心病患兒都能通過治療得到根治。”他強調,“如果將患兒手術放到3歲后進行,手術陰影會清晰地留在孩子心中,手術過程會給孩子留下不良刺激,甚至出現心理疾病,導致孩子抑郁、焦慮。手術不及時,患兒上學后,還會導致其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參加體育活動,出現不合群、內向等情況。”他提醒家長,一旦查出孩子有先心病,一定要聽醫生的,及早進行治療。 張育生說,先心病手術的最好時間必須根據患兒的詳細病情而定。最常見的先心病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等,手術時間要視缺損的大小而定,如缺損大、分流量大、肺充血嚴重,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發癥者,應及早手術,手術可在嬰幼兒期(1歲以內)進行。 對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四聯癥、肺靜脈異位引流等病情嚴重的患兒,如經常有缺氧發作的也應在嬰幼兒期(1歲以內)行分期或根治手術。如病情不很重,有青紫但不影響生活的可在2歲后手術。對重癥的心血管畸形,如大動脈錯位、永存動脈干、肺動脈閉鎖等,應按患兒的具體情況,盡早手術。 |
相關閱讀:
- [ 06-20]踢人男子被拘留15天 孩子病情穩定仍在住院觀察
- [ 12-21]廈門發現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 患者目前病情穩定
- [ 11-10]得知陳清洲病情 劉德華拍視頻為廈門好民警鼓勁
- [ 09-30]陳清洲病情牽動人心 集美曾營小學2000名師生組愛心祈福
- [ 07-08]廈門將推行工傷傷情與病情關聯性鑒定機制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