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學時間,臺灣中小學基本都會對市民開放 沒有圍墻的花蓮西寶小學 東南網9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許巧娜/文 網絡圖)上個月底開始,廈門14所學校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室外體育場地設施,這本來是個便民的大好事,但卻因為綁定掃碼難、上廁所難等一些細節,讓市民們感到有些不便。 事實上,臺北市1980年代末就開始開放校園,近年來更推廣“校園小區化”,經過近30年的推廣,臺灣在“共享校園”上的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 現狀 非上學時間基本都開放 不需登記 晚上球場還開燈 臺北松山高中,是記者駐臺期間,每天晚上散步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里每天5時至7時、17時30分至21時30分,以及周末全天都是對市民免費開放的。 側門處,一張告示牌上寫著:“學校是大家的,社區是我們的,歡迎親愛的里民到校使用開放之運動場地。”到了晚間,操場上滿滿都是散步聊天、跑步鍛煉的周邊市民,學校的籃球場上更提供夜間照明活動,不少市民們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 臺北市開放校園給周邊社區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1990年,臺北市政府頒布《臺北市立各級學校校園開放實施要點》,對學校校園開放時間訂出規范,課余時間讓民眾得以使用校園空間。 在臺灣,基本所有中小學的操場、運動場在非上學時間對市民開放,一般也不需要作任何登記等手續。不過,每間學校開放時間不一,有的從清晨五六點開放到學生7點半上學,再從下午四五點學生放學,開放至晚間約10點,民眾在這些時段都可免費進入鍛煉。據臺灣教育部門統計數據,目前,僅臺北免費對外開放運動場地的中小學校,就有近200家。 臺北市民孫小姐是導報記者駐臺期間在松山高中一起運動認識的好友,她堅持每天晚間到松山高中鍛煉1小時,已有5年時間。孫小姐告訴導報記者,臺北市寸土寸金,除各區運動中心、公共公園外,運動空間取得不易,雖然有些市民會利用住家道路旁人行道慢跑,但在道路旁運動,來往車輛多,不但不安全也會吸入汽機車廢氣,對健康不利,所以對她而言,校園空間是最好的選擇。 |
相關閱讀:
- [ 09-16]臺灣間諜盯上大陸赴臺學生 國家安全機關雷霆出擊
- [ 09-14]《延禧攻略》火爆臺灣為哪般?
- [ 09-14]廈門自貿片區出臺十條措施 促進臺灣青年創業就業
- [ 09-13]臺灣青年來集研學 感受大陸創新創業氛圍
- [ 09-13]超60件臺灣頂級工藝品來廈 綜合性臺灣工藝大展開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