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學時間,臺灣中小學基本都會對市民開放
沒有圍墻的花蓮西寶小學
東南網9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許巧娜/文 網絡圖)上個月底開始,廈門14所學校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室外體育場地設施,這本來是個便民的大好事,但卻因為綁定掃碼難、上廁所難等一些細節,讓市民們感到有些不便。
事實上,臺北市1980年代末就開始開放校園,近年來更推廣“校園小區化”,經過近30年的推廣,臺灣在“共享校園”上的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
現狀
非上學時間基本都開放
不需登記 晚上球場還開燈
臺北松山高中,是記者駐臺期間,每天晚上散步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里每天5時至7時、17時30分至21時30分,以及周末全天都是對市民免費開放的。
側門處,一張告示牌上寫著:“學校是大家的,社區是我們的,歡迎親愛的里民到校使用開放之運動場地。”到了晚間,操場上滿滿都是散步聊天、跑步鍛煉的周邊市民,學校的籃球場上更提供夜間照明活動,不少市民們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
臺北市開放校園給周邊社區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1990年,臺北市政府頒布《臺北市立各級學校校園開放實施要點》,對學校校園開放時間訂出規范,課余時間讓民眾得以使用校園空間。
在臺灣,基本所有中小學的操場、運動場在非上學時間對市民開放,一般也不需要作任何登記等手續。不過,每間學校開放時間不一,有的從清晨五六點開放到學生7點半上學,再從下午四五點學生放學,開放至晚間約10點,民眾在這些時段都可免費進入鍛煉。據臺灣教育部門統計數據,目前,僅臺北免費對外開放運動場地的中小學校,就有近200家。
臺北市民孫小姐是導報記者駐臺期間在松山高中一起運動認識的好友,她堅持每天晚間到松山高中鍛煉1小時,已有5年時間。孫小姐告訴導報記者,臺北市寸土寸金,除各區運動中心、公共公園外,運動空間取得不易,雖然有些市民會利用住家道路旁人行道慢跑,但在道路旁運動,來往車輛多,不但不安全也會吸入汽機車廢氣,對健康不利,所以對她而言,校園空間是最好的選擇。
延伸
活化閑置空間“校園小區化”
鼓勵以矮墻、綠景取代學校高墻
除了操場共享之外,因為面臨少子化浪潮,臺灣許多學校還開始動腦改造閑置教室、校舍,與小區共享。
2016年,高雄大同小學將閑置校舍改為“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作為社區老人白天學習、活動的場所。這也成為全臺第一座與小學共存營運的日照中心。去年,高雄前鎮小學則將閑置逾10年的廚房空間,改為小區關懷據點,作為老人送餐餐點準備工作區。
在臺中,目前已有12所學校建置“社區資訊站”,并由財政補助58所高中、初中、小學打造“社區共讀站”。通過活化既有空間為圖書館、數位教育、終身學習等場域,除了提供學生學習活動以外,也更因應在地民眾需求,提供近便性的共學、樂活場域。
不只中小學,大學也加入這波“校園小區化”的浪潮。臺師大位于全臺北市“最老”(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大安區內,日前便設置“銀齡樂活據點”,并結合校內服務學習課程舉辦“老少共學、共餐”活動,邀小區銀發居民到學校和大學生共學、共餐,促進世代融合。
對于活化校園空間與擴大小區服務的學校,臺灣教育部門也啟動“校園小區化改造計劃”,有意改造校園跟小區共享的小學、初中,可獲得7成到9成不等的改造經費補助。
為了讓學校跟社區聯系得更緊密,臺灣教育部門2002年開始還推行“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劃”,鼓勵學校以矮墻、綠景等“親和性圍籬”取代水泥墻,鼓勵小區與校園緊密結合,各縣市陸續拆掉中小學的高墻。
以臺南市為例,只要是新蓋的學校基本上都沒有明顯的圍墻界線,特別是小學。導報記者曾到臺南旗山小學參觀,發現校園真的沒有圍墻,與社區外的林蔭步道結合,如果不是看到教室,還以為是走進一座公園。
在花蓮,有一座西寶小學,是全臺灣第一個森林實驗小學,也是唯一自由學區制的小學,采申請入學、住宿制。沒有圍墻,沒有校門的西寶小學,只有一條親水河溝作為簡單的校地分解,校舍建筑與大自然融合。
其中,嘉義縣政府從2011年開始推動“無圍墻”校園,這些小學上課時校園安全由老師等負責,放學后校園是開放空間,變成小區民眾的公園,反而有人協助看管。
爭議
“開放校園”安全嗎?
少數“名校”不再開放
雖然在“無圍墻”、“學校社區化”等開放政策下,“開放校園”在臺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后續連帶延伸的各種問題,包括對于校園安全問題的憂慮與討論,在臺灣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2015年6月,臺北市文化小學女童在學校上廁所時,遭翻墻入校的29歲嫌犯隨機割喉殺害。不到一個月內,新竹再次發生另一起小學學童在校被殺案件,校園安全備受重視,有部分學校決議延后開放時間,有不少家長表示贊同,甚至認為校園不該開放,但也有部分民眾反彈,認為剝奪運動的權利。“坦白講,我覺得圍墻只是要把校園做出一個區隔,至于圍墻加高能不能防止犯罪,顯然是沒有辦法,因為墻就在那里,只要有心想翻還是能翻過去”。對此,本身也是新北市北新小學教師的李雅菁告訴導報記者,有無圍墻其實不是關鍵問題,“對學校來講,沒有足夠的人力才是關鍵”。
據李雅菁介紹,臺灣現行的學校結構人力是呈現奇妙的“倒金字塔型”:年紀越小越需要受到保護的小學生,校園配置的人力反而是最少的,有時候一所擁有八九十個班級的小學卻只有2名警衛輪班,各處室的組長還要兼任教師、規劃以及執行,相當于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包辦,哪里還有余力巡視校園。
李雅菁認為,將校園封閉只是逃避的做法,因為保護學生安全不是只有在校內,學校應該有周全的規劃及做法,包括提高孩童警覺性、強化校園安全等來提升學生的安全度。
因為屢遭游客破壞,且影響學生假日在學校的學習活動,少數“有名”的學校也已不再“開放校園”。今年,被稱為“臺灣最美小學”的臺東豐源小學,就在FB臉書上發出了這樣的公告表示,從2018年4月24日起,不開放校園。而周杰倫的母校淡江中學,因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走紅,成為游客絡繹不絕的網紅“朝圣地”,學校為安全起見,如今已經不再對外開放,有時候周末會開放一下,想要進去只能考驗運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