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小隊”組織孩子們開展觀鳥活動。 16歲成人禮儀式現場 東南網9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 文/圖)志愿服務的活躍度,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近日,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初評結果揭曉,廈門市思明區共有6個項目獲評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優秀項目。 思明區是志愿服務的熱土,近年來衍生出了志愿服務的許多形態——法庭義工、“文物守護認領”、“守護廈門藍”、助老扶弱等,讓崇德向善廣泛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并持續釋放出向上向善的力量,照亮文明,溫暖人心。 行走的文化印記 ——廈門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志愿隊 “1970年,那時候沙坡尾還沒有冷凍廠,那打撈上來的魚是如何保存的呢?那時候的漁民是用鹽把魚腌起來,保證了魚的鮮美。” 很多時候,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志愿隊隊長吳國斌就是這樣在“公益學堂”里向來到沙坡尾的民眾講故事的。“小時候看到漁民挑著裝滿魚的扁擔,我就在后面跟著,如果幸運掉下兩條來,那晚飯就加餐了。” “2016年,有居民找到我們,說希望沙坡尾的文化印記能保留傳承,讓孩子們長大后還能記得父輩的生活。有的居民提議,傳統文化保護、傳播的方式要創新。”沙坡尾文化生態圈黨支部書記張世標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同年12月,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志愿隊誕生了。 既是志愿隊,志愿者從哪里來?志愿隊充分調動了片區商家、居民、學者等群體中的黨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如今,在“公益學堂”里,通過像吳國斌這樣的“土著”以及文化領域專家志愿者,實地帶領市民參觀,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傳播沙坡尾文化,從而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生態保護中來。 西北面館里,飄來歌聲陣陣;草地上,樂隊伴奏,市民演唱,其樂融融Reallive館里,年輕的上班族、學生聚集,迎接一場后搖音樂會……日前,第五期“一日館長”活動中,臺灣音樂人楊慕擔任“館長”,為市民規劃了一條獨特的音樂欣賞線路。 今年78歲的曾維海和老伴曾是沙坡尾的居民,跟隨“館長”再次重游故地,卻發現了不一樣的景觀。“跟著館長走,才發現沙坡尾有這么多享受音樂的地方。” 沙坡尾活態博物館“一日館長”活動是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圈的活動品牌之一。在這個極具趣味性、體驗性的臺上,不僅讓眾多片區商家、居民從受益對象變身為文化生態保護志愿者,還傳播了沙坡尾的歷史、文化與生活。 經過一年多來的實踐,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隊伍愈來愈龐大,達到192人,他們各自發揮所長,保護傳播沙坡尾生態及文化。志愿隊還推動延繩釣、打繩結、十六歲成年禮等曾經的生產、生活方式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記憶、留住鄉愁;聯合片區愛心商家,開設公益學堂,傳播漁港文化、分享手作記憶;宣傳推介沙坡尾老店,指導知識產權保護,傳承商業文化;定期開展文化傳播志愿活動,向廈門青少年、外來游客講解沙坡尾歷史及人文習俗、老廈門風情人文…… |
相關閱讀:
- [ 09-18]2018廈門思明區“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 [ 09-17]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宣判一起重大涉黑案件
- [ 09-17]廈門思明:不斷壯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氣勢
- [ 09-17]廈門思明:擦亮紅色品牌鑄就精神高地
- [ 09-17]十一屆廈門思明區委第六輪第一批巡察展開 時間40天左右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