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海滄:閩南文化,全民共傳承

2018-09-25 14:47:21周思明?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中秋主題活動文藝表演現場

  中秋主題活動中還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游園環節。

  中秋主題活動博餅現場,獎品都是主辦方按傳統民俗定制的會餅。

  中秋主題活動文藝表演現場

東南網9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周思明 通訊員 楊佳怡 林廣明 文/圖)21日晚,又臨中秋,月近正圓,海滄街道蓮塘別墅廣場前人頭攢動,隨著最后一顆博餅的骰子落定,“歌詠中秋寄鄉愁、戲聚海滄慶團圓——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的文藝表演也拉開了帷幕。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場活動全方位融入了傳統閩南文化。在博餅環節,民眾爭博的獎品不再是洗漱日用品、家電等,而是按傳統民俗特制的會餅;臺上的表演也是民眾自排自演的歌仔戲等傳統曲藝,戲服、化裝、道具、字幕機一應俱全;五祖拳表演中,三都子弟把長槍短棍耍得虎虎生風;在舞臺旁,還設置了閩南文化展、親子手工DIY、歡樂博餅等眾多游園活動,讓村民暢享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節日。

全民參與 復原文化傳承生態

當天演出中,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下稱“研究會”)戲曲組的戲迷成員們可謂出盡風頭,他們在壓軸節目中輪番登場,還收獲了滿滿人氣。不少村民為了找個好角度,紛紛爬上周邊的樹杈,看得津津有味;活動散場后,還有村民圍上來追問,怎樣才能幫小朋友報名學習歌仔戲。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臺,也算是圓了幾十年來的夢想。”平時在海滄街道工作的顏麗璇,自小就對歌仔戲情有獨鐘,平日也會自己在家學唱,而今年成立的戲曲組,給了她走出家門排練表演的舞臺。

戲曲組的成立緣起于今年清明節期間的一場歌仔戲表演。“當時,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的王志斌、莊必芳老師來到海滄演出,并與戲迷互動。現場我們就組建了戲迷微信群。”顏麗璇表示,研究會掌握這一信息后,就以戲迷群為主體,發起成立戲曲組,負責邀請老師教學并提供排練場地、設施,創造各種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

戲曲組成立之后,大家都踴躍參與、全心投入,隨著水平的提升,很快就萌生了上臺表演的念頭。“在上次活動的時候,我還是一名觀眾,沒想到幾個月之后,我已經成為臺上的演職人員,同時也成為閩南文化的推廣者。”顏麗璇說。

據介紹,當天活動的所有演職人員都是由海滄乃至周邊地區的群眾組成,并且是純義務演出,連活動用的所有頭飾,都是顏麗璇幾個月內花業余時間精心制作的。“這種由群眾籌劃、群眾演出、群眾欣賞的活動,讓閩南文化重新扎根民間,成為老百姓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滄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主任、研究會理事李碧蓮認為,通過這樣的形式,閩南文化在海滄再度擁有了活態傳承的社會生態。

政民共建 構建文化發展體系

“群眾有需求,社團有熱情,政府有力量”,談及海滄閩南文化傳承發展的群眾基礎和濃厚氛圍,林合安認為,關鍵在于海滄區探索出了一套政府、社團、群眾共建的機制。

此次活動由海滄區委宣傳部、海滄區委文明辦、海滄區文聯、海滄區社科聯、海滄街道主辦,研究會、滄江書院承辦。“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區委區政府指導下,研究會今年初以來廣泛爭取各相關部門支持,在文化傳播、發展、轉化方面全面發力,成立多個文藝群組、社團,舉辦多場民俗節慶活動,努力推動閩南文化融入百姓生產生活,調動全區民眾共同傳承發展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合安表示。

除了各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還吸收了海滄區各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的文化骨干和熱心人士,一方面強化與政府文化建設舉措的聯動與配合,一方面發揮民間組織的靈活性,牽頭發起多個文化群組,調集各方面社會資源,開展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

圍繞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海滄區委文明辦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今年初以來,研究會在文明辦指導下,深入參與其中的一系列活動。此外,研究會還與各相關部門機構緊密協作,例如本月28日,研究會就將與區政協攜手,共同在鳳山社區開展主題文藝匯演。

林合安說:“我們希望以這些活動為窗口、平臺和抓手,發揮研究會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紐帶作用,廣泛調動民眾深入了解閩南文化、參與文化建設,打造全區傳承發展閩南文化的體系。”

創新發展 創造時代先進文化

海滄古屬泉州、漳州兩府交界,閩南文化資源底蘊深厚,有“最閩南、最閩臺”之稱。但是由于建制更迭,文化資源零落散亂的狀態長期存在,亟須挖掘、整理和保護。

據介紹,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自從2015年成立以來,致力于閩南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宣傳、出版等工作,在本土傳統文化資源梳理、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3月完成改選之后,研究會開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力,在閩南文化傳播、創造、轉化方面創新形式,力圖把研究成果和民眾需求對接,發動全區民眾共同開展閩南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

例如,在研究會推動下,多名民間熱心人士參加“海滄走透透”活動。他們徒步深入海滄街巷里弄、田間地頭,考察記錄名勝古跡等文化坐標點,并整理成資料以供進一步研究。

此外,還有眾多“老閩南”響應研究會的號召,參與到閩南語正字的整理工作之中。他們走村入戶,對閩南原始古地名詳加考據,并與現址對照整理;還將小學語文課本用閩南語轉化并注音,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閩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事情,也要靠全民共同參與,研究閩南文化的目的也是為了傳播文化、整合資源、創新發展。”李碧蓮表示。

“文化植根于傳統,我們希望喚醒新老廈門人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和熱情,引導民間的熱情和力量來共同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乃至創造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閩南文化,促進閩南文化資源的永續發展。”林合安表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