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應潔 通訊員 成杰)華僑大學學術成果登上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論文第一通訊作者、華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展畫教授年僅29歲。 記者昨日從華僑大學獲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了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展畫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博士生林克斌為第一作者,華僑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的研究論文《外量子效率超過20%的鈣鈦礦發光二極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據悉,這是華大首次在《自然》上發表研究論文,標志著華僑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論文的研究對象為一種新型LED—鈣鈦礦LED。昨日,魏展畫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鈣鈦礦材料是一類礦物的統稱,也是一種晶體結構,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發光。鈣鈦礦LED作為平面自發光器件,具有質量輕、厚度薄、視角廣、響應速度快、可用于柔性顯示等優點,在手機、電視等屏幕顯示和綠色健康燈光照明方面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過,受限于鈣鈦礦薄膜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對較低的熒光量子效率,其在發光、顯示以及激光領域的應用發展一直比較緩慢。 研究中,魏展畫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薄膜制備策略并優化了LED器件結構,可制備出高亮度、高量子轉換效率和較好穩定性的鈣鈦礦LED器件。他們研制的鈣鈦礦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達20.3%,壽命超過100小時,實現了重大突破。“20%是一條線,效率達到這個水平,說明有一定的產業化的前景。”魏展畫介紹說。 |
相關閱讀:
- [ 09-25]異鄉的緣分 華僑大學三百留學生草坪博餅
- [ 09-15]7國政府官員來華“留學” 成華僑大學中文班新生
- [ 09-10]華僑大學新生00后占七成 今年新增兩個境外生源地
- [ 08-24]華僑大學暑期實踐團在廈門發現16種入侵植物
- [ 07-16]廈門市交通局與華僑大學全面開展戰略合作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