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6年4月13日使用無人機拍攝的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新華社廈門10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 付敏 陳旺 王朝)1981年10月15日,隨著一聲開山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里破土動工,拉開了經濟特區建設的序幕。改革開放40年的光陰流轉,乘著新時代發展的東風,從文創園到自貿區、創新園,廈門湖里正在開啟特區發祥地的新征程。
10月10日拍攝的由老廠房變身而成的廈門湖里區海峽建筑設計文創園外景。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騰巢換鳳老廠房變身文創園區
秋日的下午,暖陽照在湖里區海峽建筑設計文創園。在園區二樓的壹壹生活美學館內,設計簡潔的咖啡廳里,年輕人三兩一桌。另一側,則是陳列有書畫、雕塑等藝術品的展館。
這個由老廠房變身而成的生活美學藝術空間,由方式設計機構創始人方國溪一手打造。
20年前,方國溪在湖里找到一份設計師工作。“這里工廠非常多,一到下班時間,滿街人頭攢動,充滿活力。”方國溪回憶,當時的湖里就是一片創業熱土。
2006年,在“騰巢換鳳”政策驅動下,湖里工業區轉型升級,老工業廠房迎來文化創意的新生。2012年,方國溪帶領團隊以文創者的身份進駐海峽建筑設計文創園,并深入參與園區的改造提升。
“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湖里老工業區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特區的記憶,是特區的品牌、歷史和積淀。”方國溪說,在這里搞文創產業,就是秉承歷史,譜寫新篇章。
2016年,湖里區委、區政府提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的工業核心區內,打造創意產業園“特區·1980”,湖里老工業區正實現新轉型。
在這片1.35平方公里的熱土上,聚集了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海峽建筑設計文創園、聯發文創口岸、海西工業設計中心、兩岸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2017年,已經改造完成的五大文化創意園區引進文創企業近300家,實現營收26.9億元。
10月10日,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運行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在監控平臺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先行先試自貿片區踐行開放使命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在廈門湖里掛牌成立。自成立以來,廈門片區就擔負起向海而興的改革任務:創新發展機制、提升開放水平,讓自貿區成為改革創新的推進器、對外開放的新支點。
用手機登錄APP,報關員憑借一個賬號,就能辦理國際貿易所涉及的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36個部門的業務。這是廈門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帶來的便利。這個自貿區設立時上線的口岸管理共享平臺,讓片區內口岸核心業務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在這個平臺上,出口貨物的申報效率提升50%以上,通關申報時間由4個小時減至10分鐘內;船舶滯港時間由36小時縮短為最快2.5小時,每艘船省掉了257頁的申報單證。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少華告訴記者:“目前‘單一窗口’日單證處理量約25.7萬票,直接服務企業6500多家。”
“單一窗口”是在廈門片區落地的上百項創新舉措之一。掛牌三年多來,廈門片區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等領域推出343項政策措施,其中,全國首創52項,復制推廣全市256項。
各項創新政策的不斷落地實施,使廈門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經第三方評估,2017年廈門營商環境從自貿片區掛牌前的61位提升至38位。
創新驅動高新企業孕育發展新動能
在湖里創新園的億聯網絡企業大樓里,匯聚了一個個來自全球各地的SIP話機訂單。億聯網絡這一位于湖里區的上市企業,去年SIP桌面話機總出貨量超過290萬臺,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SIP話機供應商。
另一家落戶創新園、專注于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服務的高新企業——科技谷(廈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2016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在交通出行領域獲得了國內航空、鐵路標桿客戶的廣泛認可。
“為什么選擇湖里區?因為這里充滿創新和活力,是能夠汲取有利養分的熱土,有無限的成長空間。”科技谷總裁陳思恩說。
湖里創新園在十多年間,已經發展到擁有完整創新產業鏈、全面社區功能、政府一流服務的創新社區。這里聚集著幾千家創新企業,匯聚了一大批年輕人才。2017年,湖里創新園入駐企業6576家,主營收入483億元。
湖里創新園是湖里區高新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乘新時代發展的東風,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湖里區集聚發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故事生動上演。
目前,湖里區內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火炬高新區、兩岸金融中心等重大片區、重大園區成為新的增長引擎。2017年,湖里區GDP達到954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4.4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