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平原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語晴)如何讓處于學習階段的小孩“別近視”,這是開學后家長擔心的問題之一。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的調查顯示,我國近視人數已超過4.5億,近視發病呈現年齡早、進展快、程度深的趨勢。其中,小學生近視發病率約為30%,大學生約為90%。 在這一背景下,護眼燈越來越流行。在某大型超市所銷售的32種臺燈中,標注了“護眼燈”的產品達到1/4;在電商平臺上,“無頻閃、無藍光、均勻照度、高顯色”甚至是“防近視、保護視力”等種種宣傳文案也讓人眼花繚亂——文案類同,臺燈價格卻從99到上千元不等。 護眼燈是否真的能“護眼”?眼科醫生、光電領域人員為我們解答了部分疑惑。 說法1 藍光對視力的影響還有待考證 “防藍光可以預防和控制近視,這是民間流行的說法。但還沒有研究結果支撐這一理論——它雖然可以緩解視疲勞,但未必能防治近視,藍光對視力的影響還有待考證,”廈門眼科中心小兒眼科主任醫師任小軍表示,目前大部分護眼燈的宣傳文案中,都有“無藍光危害”一項,甚至有商家直接在宣傳文案中寫出“藍光會導致視力下降。”但此說法仍有待考證。 曾做過5年護眼燈代理、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蔡霆同樣認為“防藍光”是一個認知誤區。“藍光是否危害視力,關鍵在于劑量,”蔡霆提及,2013年西班牙曾有一項研究證實了過量藍光會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造成永久傷害,但測試條件所使用的藍光強度相當于從20cm處直視100瓦的白熾燈長達12個小時,“現實中這樣的狀況幾乎不存在。室外的自然光線,大約有30%是藍光;而經研究證實,室外自然光線可以防控近視。其實我們是需要藍光的。”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防藍光”的護眼燈都是低色溫臺燈,光線偏黃;而不防藍光的臺燈色溫較高,光線偏白。蔡霆通過閱讀論文發現,多項實驗研究證實高色溫、偏白的燈光其實更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因此市民在挑選護眼燈時,也不應迷信所謂的“防藍光”。 說法2 護眼燈沒有直接防控近視功效 大部分護眼燈著重宣傳的“無頻閃、均勻照度”的確有助于緩解眼睛疲勞。“頻閃容易使眼睛疲勞。如果降低頻閃,可以提高視覺舒適度。”任小軍說。蔡霆也表示,除降低頻閃外,燈光照射均勻,也有助于緩解眼疲勞。 “護眼燈雖然有助于緩解眼睛疲勞,但它卻沒有直接防控近視的功效,”任小軍表示。如今在電商平臺上搜索護眼燈,仍能看到一些商家打出“防近視”等關鍵詞或標語,這就是誤導性宣傳。“導致近視的因素有很多——人的坐姿、平均用眼時間、眼睛和屏幕之間的距離、眼睛在戶外的暴露時間、燈光環境等,近視是多種因素綜合產生的結果;燈光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任小軍說。 總而言之,護眼燈的“護眼”功效有限。“國外就沒有‘護眼燈’這個概念。但這個概念在中國很火,更多還是起到一種營銷效果,”蔡霆表示。他看到國內市場上打著“護眼燈”概念銷售的臺燈質量參差不齊,購買需謹慎。 專家建議 想要防控近視 多到戶外運動 在挑選臺燈方面,任小軍建議家長可考慮選擇能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光亮的智能型臺燈,“智能臺燈可模擬室外光源,讓燈光隨著周圍環境的亮度而調節。”這也與國外提倡的用光理念相符,“國外提倡在不同環境下使用不同類型的燈光,比如在睡覺時使用偏黃的燈光;在學習時使用偏白、接近自然光的燈光。”蔡霆說。任小軍提醒在開臺燈時,也應打開房間頂燈,不宜造成明暗分明的光線環境。 鑒于“護眼燈”并不能防控近視,任小軍建議市民若想預防近視,應多到戶外活動。“目前最直接的防控近視的方法,就是每天讓自己的眼睛在室外自然光線下暴露2小時以上——這有助于刺激視網膜中多巴胺的分泌,預防近視。這是經過實驗驗證、業界承認的方法,”任小軍還提醒,要控制用眼時間、培養良好的用眼姿勢——眼睛離書本一尺、身體離課桌一拳頭、鼻尖離手指一寸,避免躺著看書等。 |
相關閱讀:
- [ 09-13]兩年時間8歲孩子增加550度 廈門青少年患近視逐年上升
- [ 06-08]醫生提醒:近視手術并非人人可做 不可任性用眼
- [ 02-01]青少年近視散光嚴重 可能是圓錐角膜作祟
- [ 06-30]孩子視力急劇下降被誤以為近視 當心角膜病變
- [ 12-29]鄉村老師2400度高度近視突患斜視 在廈獲救治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