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輝老師和他的學生在科技比賽的現場。
人物名片
海西晨報訊(記者 莊雅君 王德賽 通訊員 姚曉青)吳劍輝30多年來,科技教育碩果累累,獲獎無數。今年,由他指導的廈門市鷺江新城小學的創新項目《橋隧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榮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十四屆宋慶齡少兒發明獎金獎;同時,指導雙十中學學生發明專利作品《帶衛星定位及語音對話功能的充氣救生衣》,獲得第十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中國寶武青少年發明獎的專項獎。
他長期從事科學教育工作,35年如一日;他為了讓學生更好學習,自學英文自編教材;他帶領學生拿下了諸多重要賽事大獎。他就是廈門市濱北小學的退休老師吳劍輝。他曾在廈門多所學校任教,也教過數學、科學、計算機等學科,但不變的是對科學教育的執著。他也因此被學生們稱為“一輩子的導師”,深受學生喜愛。
重視科學創新教育
讀高中時,吳劍輝的成績就很好,是一名十足的“學霸”。1983年,吳劍輝參加了在廣西南寧的第一屆創造學學術討論會暨創造學研究班學習,受到啟發,從此走上了科學教育的道路。
回廈后,吳劍輝在廈門市大同小學指導學生完成了第一件科技創新作品。他創作的《卷筆刀的小改革》榮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發明作品二等獎、省市一等獎;同時,他也在校內建立起青少年科技工作室和科技展覽室,將之作為“創新大本營”。
從那以后,吳劍輝便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種青少年科技活動競賽。除了像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樣的常規賽事外,還指導學生開展“三小”(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活動,并不斷參加航模比賽、計算機比賽之類的“冷門”賽事,全面培養起學生對科學的愛好與興趣。1987年,吳劍輝被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
盡管已退休10多年,但在學生眼中,吳劍輝是他們的科學啟蒙老師,是他們“一輩子的導師”。
自學英文自編教材
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科學初次走進中國,國內除了極少數精英知識分子外,知道計算機的人寥寥無幾,吳劍輝是一個例外。他對這一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參加了廈門市科協首次舉辦為期2天的計算機培訓班,從那里獲得了關于計算機知識的第一手材料。
1988年,廈門市科協、教育局首次舉辦小學計算機LOGO編程競賽活動。吳劍輝想要帶領學生們去參賽,卻發現沒有適合小學的培訓教材。于是吳劍輝打定主意,決定自己上陣,親手編出一本教材來。他到新華書店購買了相關的參考書籍,開始自學編寫,由于參考資料大多是英文,他只得自學英文以便閱讀。
吳劍輝自編的教材有很強的針對性,讓學生們獲益匪淺。競賽結束,廈門市濱北小學當年榮獲團體第一、第二名(團體為3人一組),6人包攬了個人賽前6名的好成績。
盡管成績斐然,吳劍輝卻很低調。他的話題總離不開學生、科學,仿佛這兩樣東西便是他生命的全部。他說:“孩子、科學,都是國家的基礎。和孩子、科學在一起,我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