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建成投用的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提升了我市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能力。(本報記者 吳海奎 攝) ▲工作人員在垃圾焚燒發電廠中控室緊盯設備運行情況。(本報記者 吳海奎 攝) 軟硬結合 不斷提升 環衛管理水平 垃圾處理設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今年8月15日,省市重點工程——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以下簡稱“西部二期工程”)正式投產運行。 西部二期工程按照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高標準建設,設計日處理垃圾1250噸,主要處理海滄、集美、思明、湖里等四區的生活垃圾。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遇到場地狹小、周邊障礙物多、設備安裝難度大等不利條件。在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從開工到建成投產,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建設速度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西部二期工程預計年處理生活垃圾50萬噸,每年可提供綠色能源約1.5億度電,每年可減少垃圾填埋庫容約53萬立方米。 西部二期工程建成后,我市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到2850噸,垃圾焚燒處理占比提升到了65%。預計到2019年底,設計日處理能力為1500噸的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將建成投用,屆時,我市將實現原生垃圾(未經任何處理的原狀態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環衛部門還大力推進智慧環衛建設,讓管理更智能。今年8月,廈門智慧環衛二期項目順利通過了專家驗收,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包括基地綜合監管、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綜合管理、市容環衛作業智慧考評、生活垃圾處置費征收管理、前端業務市區兩級監管等模塊,共接入上百個點位監控視頻,將為日常市容環衛考評、垃圾分類、垃圾收費、環衛基地監管等多項市容環衛日常管理工作帶來更多便利,促進我市環衛業務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的管理。 硬件設施越來越先進,軟件體系也越來越完善。近一年來,我市為《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配套了《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廈門市大件垃圾管理辦法》《廈門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等16項制度,使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全面走上依法推動軌道,也為提升市容環衛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