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回歸 做加減法 遺產保護與民生保障并駕齊驅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目的。”這一觀點從申遺開始便被強調,也成為鼓浪嶼申遺工作的主基調。即便在申遺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依然作出這樣的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守護好就是要保護好,這是不變的初衷。 鼓浪嶼歷史文化元素得到保護才是申遺成功的關鍵所在,而申遺則是為更好地保護加上“保險”。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一場鼓浪嶼整治提升的戰役轟轟烈烈展開。事實上,在鼓浪嶼整治提升之初,方向與構想便已明確:這是一場關乎“加減法”的戰役。要“減”的是與“文化社區+文化景區”發展定位不符、與琴島氣質格格不入的商業業態設置;要“減”的是核心文化遺存周邊繁雜錯亂的環境,包括違章建筑及一切不和諧的建筑物等,以恢復文化遺存的真實性。要“加”的是,與高尚的文化之島、優雅的宜居之島、精致的旅游之島相符的文化元素以及公共設施。一切是為加強對鼓浪嶼生態環境、風貌建筑、文化傳承的保護和發展。“減”是去蕪存菁,而“加”則是錦上添花。 于是,在此基礎上便有了空中索道、金色長廊以及百鳥園的拆除,也有了三和宮、匯豐銀行公館等建筑立面以及沿街立面的拆除,鼓浪嶼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所有遺存建筑仿佛也煥發了新的生命。和“減法”相對應的是對鼓浪嶼民生項目的改進,作為宜居之島,民生保障同樣是鼓浪嶼申遺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隨后便有了三線下地,有了立面改造以及水電問題的解決。由此,鼓浪嶼不僅恢復了歷史國際社區的清新風貌,更是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宜居之島。 事實上,在鼓浪嶼申遺歷程中對其所做的保護,遠遠不止這些“加減法”。設立鼓浪嶼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加強對遺產的科學監測和保護;制定法律和法規從政策上進行保護;整治更新景觀設施對景區進行品質提升;做足社區改善、街區管理、提升市容;規范市場經營、加強市場監管,嚴密控制商業業態……種種措施無不為鼓浪嶼申遺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