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區:政府搭臺 樂享文化“自助餐”
2018-10-26 12:29:05林泓 鄔眉 王光熙 陳瑜瑾 羅劍?來源: 責任編輯: 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家門口的三下鄉活動豐富多彩。 文化為“紐帶” “新老廈門人”一家親 在湖里街道塘邊社,外來人口有近2萬人,是常住人口的近5倍。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上的差異,溝通平臺的缺乏,曾讓新老廈門人之間產生了嫌隙,原住民甚至一度拒絕接受這些“新廈門人”。這讓塘邊社區黨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怎么辦?讓文化成為紐帶。幾年前塘邊社區各小區舊城改造完成后,居民多了活動的空間,也為社區黨委搭建居民了解彼此,增進溝通的文化平臺的想法提供了契機。 為此,社區黨委在各小區內成立黨支部,把社區書院搬進小區,并制定了書院制度、實施方案,構建起“4+2+1+X”課程體系,引進流動課程,包括理療瑜伽、公共營養師培訓、西點烘焙等,聘請專業人員,培訓新老廈門人的職業技能。同時鏈接資源,為孩子提供免費的英語培訓,為寶寶提供免費的早教課程。 天天有文化活動,日日有精神食糧。塘邊社區的新市民講堂里,還有高校、市講師團講師,以及各地的先進典型導師,為新廈門人講解當地風俗,促進新老廈門人融合。在征集居民意見后,社區形成了長期的特色課程,如書畫班、吉他班等,并定期舉辦“365讀書會”,讓居民齊聚一堂,分享讀書心得,說出自己的故事。 文化鮮活起來,居民們的感情也就熱絡了起來。漸漸地,新老廈門人的感情日益升溫,塘邊社區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和諧社區。 政府搭臺群眾唱戲 共推基層文化繁榮 湖里區居民李偉在手機上點開“湖里文化地圖”,按照地圖上的指引,來到了他所居住的禾盛社區的社區書院。這款全省首創的小程序,借助微信平臺,將散落在湖里全區的文化信息集合于一體,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文化活動查詢、參與服務。 小程序的背后,是湖里區搭好文化平臺,讓居民們在身邊就能樂享文化的“自助餐”。截至目前,共有10家文創企業、34所中小學校、34座社區書院和特色書院、2家機關單位和129場文化活動進駐“湖里文化地圖”,這些數字正不斷增加。 早在今年年初,湖里區百場各類文藝活動在各個街道、社區舉辦,居民們自導自演,在政府搭設的平臺中展現出基層百姓最鮮活的文化生活狀態。熱鬧不說,更接地氣、更有特色,更多愛“宅”在家中的居民走出家門,參與到了社區的文化活動當中。 從原先的政府“擺桌請客”,轉變為現在的百姓享用文化“自助餐”,湖里區通過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方法,讓場場活動都鮮活接地氣,讓基層文化氛圍更加鮮活。湖里區城市誦讀節、社區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每年上千場文化活動,精彩課程不斷的社區書院等,正滋潤著百姓的文化生活。 記者觀察:讓群眾自編自導自演自樂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系民生的幸福指標。黨的十九大以來,湖里區在黨建引導下,開展了各式各樣的互動式文化活動,讓群眾以自己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家庭式的文化活動,政府機關則作為服務者的身份,形成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一場接著一場唱的鮮活局面。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就要讓老百姓自編自導自演自樂,讓老百姓自覺自發地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讓文化活動助推基層文化的鮮活和繁榮。 來自湖里區基層的實踐更是證明,在繁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帶動下,居民通過鮮活的文化氛圍,鄰里關系更加和諧,獲得感更加強烈,生活更加幸福和諧。導報記者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