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13位小學生,成了“英雄小八路”
這里誕生了中國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何厝小學合唱團登臺演出。(記者 林銘鴻攝)
來自金門縣西口小學的師生代表們也在現場觀看了本次百年校慶活動。(記者 林銘鴻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昨天,金門西口小學校長蔡志隆帶著十幾名學生,參加廈門何厝小學100年校慶,何厝小學因為在“八·二三”炮戰中涌現出一批支前的“英雄小八路”而聞名。
當天下午的校慶,也同時紀念“英雄小八路”誕生60周年。“英雄小八路”是在“八·二三”炮戰中涌現出的英雄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何厝小學的前身——禾山第四中心小學的“前線少年支前大隊”。當時,何厝小學13位小學生,在群眾撤退到后方時,堅決要求留在前線。在炮火中,學生們一邊學習一邊幫助解放軍洗衣服、修道路、接電線。
60年后,對峙最前線雙方成了好朋友。不過,不管是何厝小學校長張運紅,還是蔡志隆,都不了解兩所學校到底是怎么走在一起的,那是他們前前任的事——兩校在2002年就結為姐妹校。
三年前,蔡志隆到任西口小學當校長,也接過友誼一棒,他驕傲地說,不少姐妹校簽完協議就斷線了,只有我們,每年都有往來。
最開始,只是老師們之間的交往,不過,蔡志隆認為,該讓年輕的一代有接觸。
三年前,他帶領一批學生登鷺,何厝小學也派學生過去。今年,上任不久的張運紅也接過前任的友誼一棒,邀請金門西口小學參加校慶,他還安排金門的小學生們走進何厝小學課堂,同上一堂課。
金門的孩子來到廈門后,他們每天走過校門口的“英雄小八路紀念館”到教室上課。蔡志隆曾被詢問:“你們介意進來參觀嗎?”蔡志隆帶著孩子們進去了,他們看到炮火紛飛的過去。12歲的金門小學生盧心穎昨天說,我都不敢相信有這樣的過去!
給臺灣孩子們當導游的何厝小學三年級學生李偉榕講解了許久,才意識到:他的聽眾來自他講解中那個曾經敵對的對岸。小男孩說,我驚呆了。
蔡志隆認為,這類交流可以讓孩子站在不同角度去看歷史,他說,應該會有孩子在思索:我們如何避免對峙的發生。
鏈接
《英雄小八路》演員揭秘拍攝細節
上一趟廁所要臥倒好幾次
“英雄小八路”(前排)與電影中英雄小八路的演員們(第二排左起前三位)也來到現場。(記者 林銘鴻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昨天,58年前拍攝的電影《英雄小八路》的三位演員,也應邀參加何厝小學校慶,和電影原型——何厝小學的“英雄小八路”見面。
1960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決定開拍《英雄小八路》影片。這部影片的主題歌叫《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978年10月27日,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將它定為中國少先隊隊歌,因此,何厝小學也被稱為中國少先隊隊歌的誕生地。此次,張運紅找來其中的三位演員,分別是飾演“林燕”的盧寧,飾演國堅的洪兆森,飾演“鐵牛”的吳立民。盧寧說,剩余的兩位演員,有一位已經離開人世,還有一位失去聯系。
拍攝的燈光引來敵機
吳立民說,影片的內景在上海拍,外景在廈門拍。他們來了廈門兩次,一次是1960年10月,拍到第二年春節才走,1961年的八月又來了一次。
他說,當年的影片是在同安拍攝的,因為何厝在前線,炮火隆隆,太危險了,但是,演員們都曾到何厝體驗生活,和原型見面。
不過,即使在同安,也是在前線,頭頂上不時有飛機盤旋。盧寧說,當時我們差不多都是初一初二的孩子,見到了從未見過的炮火,說不怕是假的。來廈門的第一天,演員們學習的第一個動作是:臥倒。他們被告知:只要有風吹草動,先臥倒再說。有時候,上一趟廁所,就得臥倒好幾次。
三個人最難忘的一幕是:有一場在冬天拍的夜戲,要表現“英雄小八路”冒大雨支前鏡頭。不料,拍攝的燈光驚動了對面的國民黨,不一會兒,敵機就飛過來了,大伙趕緊找地方,臥倒!
舞蹈家戴愛蓮親授舞獅技
昨天,舞龍舞獅拉開何厝小學百年校慶的序幕,這喚起了吳立民當年的記憶。在電影里,吳立民舞過獅子——影片敘述“英雄小八路”的一段往事:他們到前線慰問,解放軍怕累著孩子,把臟衣服藏起來。鐵牛的任務就是用舞獅子把人引到自己這邊來,好讓自己同伴去尋找被藏著的臟衣服。但是,吳立民并不會舞獅子。有一天,他被接到廈門藝校,有一位老師等著教他舞獅子的舞蹈動作,她就是著名舞蹈家戴愛蓮。
吳立民還透露,我們在廈門受到很好的款待——雖然廈門糧食也不夠,但是,有大量的蔬菜。演員們還記得當時在廈門把菜花當飯吃的美好往事,而且,廈門每個月還為每位演員提供一袋奶粉。
背景
被稱為小學校長“黃埔軍校”
何厝小學原名崇本小學,成立于1918年,由何厝各華僑集資創辦。
1978年,何厝小學被定為福建省重點小學。當時廈門只有兩所福建省重點小學,另一所是廈門市實驗小學。在業內,何厝小學還有小學校長“黃埔軍校”的美稱——1978年以后,從這里走出的校級領導有20余位。
而且,不少人后來在教育界叱咤風云,例如,市實驗小學原校長尤穎超,外國語附屬小學原校長曾建勝,松柏二小原校長馮文駒,嘉濱小學原校長汪杉民;現在演武小學校長王志勤,濱北小學鐘利富,思明二實小校長王躒,前埔北小學校長石雅珠,會展南小學校長孫建足,蓮龍小學書記蔡長梅、故宮小學校長何雅琳等等,都來自何厝小學。
一所小學何以“孕育”那么多校長?昨天,從何厝小學走出去的校長總結說,得益于學校的好傳統。當時何厝小學屬于郊區,生活和工作條件艱苦,但是,年輕老師自覺鉆研教育教學工作。有人說:現在時髦的“學習共同體”,二三十年前何厝小學就有了——誰要是上了堂好課,就有同伴的肯定好評;誰要是業務遇到困惑,也會有人助一臂之力。教研不分時間場合,隨手拈來,有時一個詞語的用法也會爭論半天,以至于后來大家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吃飯時不能談工作,否則罰酒。本報記者 佘 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