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唯一孔廟今起修繕 同安孔廟為省級文保單位,30年來首次大規模維修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黃文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安孔廟(文廟),是古同安(包括如今廈門各區、金門、角美等地)的文化標志。在市文廣新局和同安區委、區政府的重視、推動下,歷經多年籌備,同安孔廟維修保護工程今起施工。這是30年來孔廟的首次大規模修繕。 受損 飽受白蟻之害,超強臺風曾把大門吹落 10月8日,同安區博物館發出通知:同安孔廟維修保護工程預計施工期一年,10月8日起閉館。近一個月來,施工方完成了施工道路通行、孔廟石雕、牌匾保護等工作,為實質性施工做好準備。 昨天,記者來到同安孔廟,大門已封閉,施工人員和材料從側門進出,蘇公祠、林公祠外架搭設基本完成,靠近施工區域旁的文物石雕等已被包裹封閉保護。 據介紹,此次保護性修繕對象主要包括孔廟主體(大成殿、戟門、廊廡)、蘇公祠、林公祠等3棟古建筑。文物受損主要來自白蟻和臺風的影響。2013年起,本報持續關注同安孔廟內白蟻肆虐的問題。孔廟周邊地勢低洼,圍墻邊就是東溪,相對潮濕,孔廟內樹木眾多,為白蟻繁衍創造了有利條件,蘇公祠、林公祠飽受白蟻之害,個別建筑甚至成為危房。 2016年,超強臺風“莫蘭蒂”襲擊,孔廟的戟門、左右廊廡、大成殿等多處嚴重受損。大風導致孔廟大門掉下來,門框發生位移,瓦片被吹走達上百平方米。所幸,受損部位得到及時復位和修繕。 修復 最大限度采用原材料,遵循最少干預原則 同安區博物館館長吳明輝曾介紹,現存的同安孔廟建筑,主要為清朝乾隆年間重建的大成殿,最近一次修繕在上世紀80年代末。2009年,同安孔廟擴建,包括新建孔廟大門、祈學廊等,但孔廟主體建筑(大成殿、廊廡、戟門)未修繕。這意味著,30年來,同安孔廟主體建筑未進行過大規模修繕。 代建方廈門市同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黃輝程介紹,此次修繕將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大限度采用原材料,如孔廟建筑的一些梁柱被蛀空需要替換,原有梁柱上的彩繪將剝離,更換梁柱后,重新將原有彩繪粘貼到新木上,堪稱“移花接木”。修繕遵循最少干預原則,保持建筑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對后期添加的部分,如林公祠的門窗是后期添加的鐵門、鐵窗,不符合閩南傳統建筑歷史風貌,修繕將去除,替換為石棱窗、木窗、木門。修繕還將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和傳統工藝,如孔廟建筑的屋面牌頭、卷草式樣、山花均存在風化破損情況,屋脊裝飾彩畫幾乎全部褪色,也將修補。 黃輝程說,林公祠、蘇公祠將先修繕,屋面將揭瓦重鋪,開裂墻體將灌注加固,木棟架進行防白蟻作業,蟲蛀嚴重的構件將更換,地面破損的斗底磚也將更換等。整個同安孔廟維修保護工程,預計明年9月底竣工。 名片 同安孔廟: 廈門保存最完整的 大型古建筑 《同安文物大觀》記載:位于同安東溪西畔的同安孔廟(文廟),五代末同安邑令陳洪濟(金門人)創建于登龍坊,宋紹興十年(1140年)遷今址,宋元明各代均有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大成殿,孔廟南側有宋、明時期蘇頌祠和林希元祠。同安孔廟是廈門市現存唯一的文廟建筑和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建筑。 文史專家顏立水說,從石雕部件、木雕制作,磚瓦用料到屋頂剪粘裝飾,孔廟都保留了清代閩南古建筑特色,戟門面臨東溪,與古城墻相依而立,大門高4.4米,比泉州府廟大門還高。大成殿屋頂為重檐歇山式建筑,8根圓形石柱支撐物架。石柱柱斗造型奇特,底部為方形,中部八角,每面鐫“壺”門等浮雕,上部為瓜瓣圓錐形。這種柱斗系五代孔廟始建遺留的原件,造型在全省絕無僅有。 |
相關閱讀:
- [ 11-01]廈門同安再添一“國字號”認證 成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 [ 10-29]廈門同安150貧困生喜領“春蕾計劃”助學金
- [ 10-29]廈門同安:迅速出擊 夜搗違法洗砂場
- [ 10-26]廈門同安區:整治市容亂象 實現還路于民
- [ 10-25]廈門同安推進婦聯區域化建設 區首個企業婦聯在安踏成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