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近日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呵護藍天碧水凈土
結合四大關鍵詞為您詳細解讀《意見》
廈門立足更高起點建設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圖為園博苑生態美景。(記者 王火炎航拍器攝)
到2020年
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到2035年
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廈門日報訊 (記者 許曉婷 通訊員 徐志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牢記習總書記要求廈門“成為生態省建設排頭兵”的殷切囑托,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廈門恒久的驕傲!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廈門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部署安排。
《意見》全文共1.7萬余字,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密切結合廈門實際,立足十一大重點展開,既全面分析了十八大以來廈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也為各區、各項職能部門制定了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不僅以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原點”,全面謀劃污染防治攻堅,更就如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進行了周密部署。
今日,結合四大關鍵詞,為您詳細解讀《意見》。
意志堅定
把廈門建成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區、示范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廈門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意志堅定地按照習總書記為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的道路,奮勇前行。
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先后出臺《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考核辦法》《關于新時代新起點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凝聚起整體合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有力有效,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長期保持優良,“廈門藍”成為一張亮麗名片,在全省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中實現“三連冠”,率先全省獲評國家生態市,生態高顏值和發展高素質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一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總書記的深情點贊是對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一種期望和鞭策。前所未有的使命擔當已化為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如今《意見》的印發便是力證。生態環保工作已然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全市上下一心,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主體責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更高起點上建設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以實際行動當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把廈門建成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區、示范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標明確
到2020年,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到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到2035年,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意見》為廈門描繪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藍圖,也是廈門定下的奮斗目標。
這些目標,絕對不是天馬行空、泛泛而談,而是精確到0.1%的生態環境指標——到2020年,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保持前列,PM2.5濃度力爭不高于25μg/m3,臭氧防控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全市九條主要溪流的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7%,小流域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達到90%以上,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且水質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優良(Ⅰ、Ⅱ類)比例面積達到65.2%,廈門海域(約355平方公里)中的劣Ⅳ類水質面積比2015年下降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高于2015年排放水平,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減少5.3%、4.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90%以上,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土壤污染風險得到基本管控;森林覆蓋率達4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
不僅有近期和遠期的規劃,有細化的具體指標,《意見》還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基本原則進行了約定,堅持保護優先、推進環境增容、強化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注重依法監管、推進全民共治——從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綠色發展等各個方面入手,為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推進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構建起完整的目標體系。
全面攻堅
呵護藍天碧水凈土,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而戰
污染防治攻堅,是《意見》的“重頭戲”。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飲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凈土保衛戰,八大標志性戰役,聚焦重點領域,抓住薄弱環節,將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說,這八大標志性戰役都是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而戰。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因為這決定了廈門的市民是否能繼續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因此,對標更高空氣質量標準,廈門將編制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堅持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從機動車污染減排、綠色海港和綠色空港建設、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揚塵污染管控等方面入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并持續創新手段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污染天氣應對,精心呵護“廈門藍”。
確保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通過強化岸源整治,切實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實現長制久清;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民富”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典型經驗;堅持源頭把控,確保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根據《意見》的要求,廈門將持續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碧水保衛戰集六個標志性戰役于一身,每一個標志性戰役都有明確的攻堅計劃目標,切實通過工業、農業、生活三大類污染源整治以及水生態系統整治,在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有效擴大水體納污和自凈能力,切實為群眾守護好水環境安全,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碧水環境。
凈土保衛戰的重點則在于防控風險,根據《意見》要求,廈門將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以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為抓手,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開展“清廢行動”,嚴禁洋垃圾入境,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環境違法行為,并通過落實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方式大力推動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讓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改革深入
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真正實現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廈門不斷深化改革,不斷建立健全機制,切實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等多項成果也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步伐真正走在了全國前列。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領先的步伐必須始終堅定地朝著光明的前方邁出。根據《意見》要求,廈門將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改革成果落地生效,強化總結提煉,形成在全國、全省更多可復制、可推廣改革經驗,率先把廈門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構建科學合理、統籌整合、多元參與、運行高效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廈門將在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治建設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廈門市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暨廈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方案》明確的目標任務,深入推進“增強空間管制能力、提升科學管理水平、擴大資源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市場作用力度、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六大行動,以落實“多規合一”、嚴守生態紅線、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和排污權交易制度改革等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切實提升源頭預防、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資源全面節約,引導公眾綠色生活,讓“環境共享、責任共擔、污染共治、生態共建”的理念深入人心,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變革、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真正推動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