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率先全省完成小水電站生態流量整改 水電站生態“放水” 魚蝦回歸河道活了 紫云嶺水電站落實生態下泄流量后,河道重現潺潺流水。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陳圣春)11月13日,廈門翔安新圩鎮紫云嶺水電站上游,溪水潺潺流動,撞擊在石頭上,叮咚作響,迸發出生態之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廈門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率先全省完成包括紫云嶺水電站在內的49座水電站生態流量整改工作,比省里確定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半,在促進電站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走在了前列。 生態優先 從“滴水不漏”到24小時放水 紫云嶺水電站位于新圩鎮流域,屬晉江支流,投產于2003年,開發方式為引水式,引水長度2.4公里。曾經,為了盡可能多地發電,水電站把上游的水基本都引走了,導致約1公里的河道水流量急劇減少,甚至脫水干涸,由此造成河道生態失衡,魚蝦等生物基本絕跡。類似問題,在不少小水電站都存在。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產生矛盾時,“生態優先”成為必然選擇。紫云嶺水電站的改造就體現了“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改造過程中,水電站業主積極配合水利、環保等部門的工作,2017年12月底前,即完成了生態下泄流量核定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生態下泄流量泄放設施的安裝。這意味著,曾經被水電站攔走的水,重新奔涌在河道上。 位于翔安大帽山農場的溪美水庫,曾經也以發電為主,導致下游“滴水不漏”,約1公里河道出現脫流現象。而如今,經過整改后,水庫實現了24小時下泄,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為0.027立方米/秒。有了源頭活水后,微生物、魚蝦等回歸,河道也因此活了過來。 |
相關閱讀:
- [ 10-31]廈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下庫涉及拆遷工作完成
- [ 08-06]廈門市水利局檢查抽水蓄能電站 確保水土保持設施安全
- [ 07-31]廈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征拆關鍵點取得突破
- [ 07-28]省市重點項目廈門抽水蓄能電站下庫進庫路完成征拆
- [ 07-16]廈門抽水蓄能電站征拆取得節點性突破 同安征遷完成目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