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東漁鼓唱醉全國網媒 展示祁東民俗文化 鄒耀生、蔣曉芬表演對口漁鼓《脫貧攻堅唱新歌》。(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東南網12月3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以精準扶貧為主題,以當地流行的唱腔為載體,行走在百姓生活之間,傳播新時代建設成果。12月2日晚,“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全國網絡媒體湖南行采訪團一行抵達本次活動的第一站——衡陽祁東縣,欣賞了一場由當地藝術家帶來的極具祁東地方特色的“祁東漁鼓”文藝表演。 當晚的漁鼓演出匯聚了單口、對口、小品、小演唱等多種表演方式,分別通過《春風春雨滿乾坤》《建設五個新祁東》《脫貧攻堅唱新歌》《左右為難》《祁東名勝贊》《勸嫁》《大愛千秋》《兩個蒿子耙》《一籃土雞蛋》等九個曲目,展示了祁東縣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并在思想建設、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旅游生態、電商產業及一系列民生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而鄒昆山、劉興國、鄒華春、段玉環、王瑋等多位漁鼓表演名家的精彩表演,也讓現場觀眾享受了一場獨具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盛宴,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 記者注意到,與古老的漁鼓表演不同的是,現代漁鼓不僅增加了現實生活題材的曲目,思想性和藝術性日益提高,探索出了多種演唱方法,并加入了二胡、三弦、竹笛和電聲等樂器,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還大膽汲取祁劇、地花鼓及祁陽小調的藝術精華,適應了老百姓娛樂生活多樣化的現實需要。 祁東縣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的“中國曲藝之鄉”。據介紹,祁東漁鼓是湖南衡陽的傳統民間曲藝,采用長二尺四寸,圓周九寸大的無節竹筒,蒙上豬皮膜做成“漁鼓筒”為主要演奏樂器,配合說唱的一種表演形式。根據相關記載,漁鼓歷史悠久,可上溯至唐代。明清時期,漁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千百年來,漁鼓逐漸被民間藝人所習用,唱詞主要來源于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等,成為了富有娛樂性、知識性的傳統說唱藝術。衡陽漁鼓曲目內容十分豐富,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說。據衡陽藝人說,若以每晚演唱兩小時計算,曲目不重復,可唱十幾二十年之久。衡陽漁鼓不僅地方特色鮮明,而且唱詞結構嚴謹,文字通俗,語言活潑,人物形象生動,同時加入月琴、云板伴奏,音樂唱腔純樸、優美,與地方語言音調緊密結合,行腔圓潤,素為衡陽民間群眾所喜聞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