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世界各地精美的佛事用品、工藝品在廈門國際佛事展上薈萃。
2018年“9·8”投洽會上,泰國客商在其展區進行民族舞蹈表演,人氣十足。
東南網12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吳在平/文 施辰靜/圖)作為國內較早布局和發展會展業的城市之一,廈門培育出投洽會、石材展、佛事展等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業展會,以商貿、金融、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等為支撐的“大會展”產業圈已初具規模。根據統計監測,去年廈門舉辦展覽面積219萬平方米,外來參會總人數約168萬人,年度會展經濟效益約370億元。
當前,國內同類會展城市越發重視會展業的集群效應,競爭激烈。“廈門通過政策不斷完善和延續、建立相關保障與服務機制等取得顯著成效。”在廈門市會議展覽事務局局長王瓊文看來,如今則須突破場地、人才等瓶頸,承接一線城市會展業的外溢效應,尋求與高端主體和項目合作,推動廈門會展業和國際接軌,向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發展。
成效 展會生根,產業初具規模
11月24日至28日期間舉辦的廈門國際會展周,吸引了來自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展機構與企業前來交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亞洲會展協會聯盟(AFECA)、國際展覽業協會(UFI亞太總部)、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AEE亞洲委員會)、國際獎勵旅游精英協會理事(SITE)、專業會議管理協會(PCMA)等國際會展組織同時亮相,并參與主辦有關活動。
國際會展組織與行業巨頭云集,這意味著發軔于2015年的廈門國際會展周,經過四年時間的沉淀,實現了提高廈門會展檔次與國際化程度的目標。事實上,這一活動的發展壯大,也是廈門培育展會的一個縮影。
作為國內較早布局和發展會展業的城市之一,廈門先后培育了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業展會:不僅有投洽會、石材展、佛事展等國際知名品牌展會,也包括工博會、汽博會、茶博會、游艇展等一批行業領先專業展。尤其是近幾年來,策劃新辦展會超過70個,基本覆蓋了本地主要產業行業。
展會落地生根,離不開相關政策引導。王瓊文告訴記者,早在1999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就推出鼓勵會展業發展的政策;進入新世紀后建立扶持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這一階段主要把會展業作為單體項目。”他說,2013年,廈門首次把會展旅游業列為重點發展十大千億產業鏈(群)之一,并提出產業升級行動計劃,此后開始發揮其作為產業業態的輻射作用。
“政府牽頭做會展營銷,我們建立LOGO標識、slogan等整套體系,營造良好的會展營商大環境。”王瓊文說,截至目前,廈門擁有會展企業600多家,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已成為廈門市委、市政府“雙千億”產業發展戰略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與平臺。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去年,廈門舉辦展覽面積達219萬平方米,外來參會總人數約168萬人,年度會展經濟效益約370億元,以商貿、金融、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等為支撐的“大會展”產業圈已初具規模。
問題 設施老化,人才存在短板
今年初以來,廈門會展業繼續提質增效,呈現出量增、質提、效益升的良好態勢。數據顯示,當地今年全年預計舉辦展覽面積將超過236萬平方米,外來參會總人數將超過186萬人,會展經濟效益將超過400億元。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國內同類會展城市重視會展業的集群效應,不斷完善會展軟硬環境,競相出臺扶持政策,競爭激烈。”王瓊文說,廈門以建設“中國會展典范城市”和“國際會展名城”為目標,仍有瓶頸需要突破。
首先是基礎設施。王瓊文介紹,廈門現有的展覽面積為15萬平方米,存在場館單一且偏小的問題。顯然,場館偏小不利于舉辦大型巡回展,而運營主體單一則內部必然缺乏競爭,也不利于提升服務與降低成本。“現有場館的設備設施較為陳舊,與很多城市場館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設施設備相差甚遠,體驗性差。”他說,此外,現有展館周邊交通規劃先天不足,可抵達性較差,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其次是展會與城市主體產業的融合問題。據介紹,專業品牌展覽的落地選擇與主辦地產業基礎、市場規模等要素緊密關聯。石材展、佛事展、茶博會就充分發揮了產業的集聚效應。不過,總體上看,廈門及周邊地區產業門類分布較廣,但產業集群較小,存在短板,支撐展覽業發展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進一步爭取相關知名品牌經貿展覽。
一個地方能不能承辦好會展,最終靠的是人才。“廈門在人才層面上也存在短板。”王瓊文表示,廈門會展業沒有形成完整的會展教育體系,高端創意營銷人才還比較少,尤其是國際會議競標人才嚴重不足。
規劃 突破瓶頸,朝高端化發展
這些限制廈門會展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受到關注和重視。針對場館方面的相關問題,廈門國貿會展集團有限公司在廈門國際會展周期間揭牌成立,負責廈門東部(翔安)體育會展新城片區新會展中心項目的建設與運營。據悉,這個新會展中心建成后,將與島內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佰翔會展中心,組成更完善的會展產業設施。
王瓊文說,在人才培育與引進方面,廈門尋求和國內外院校以及國際大型展覽機構進行合作:一方面爭取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會展專業教育,培養符合廈門特點和長遠發展要求的會展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對會展企業、會展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或輪訓。同時,有針對性加大高級會展策劃人才與會展服務人才的引進力度,爭取納入“海納百川”計劃。
當前,隨著歐美大型展覽、會務活動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國內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開始出現溢出效應。王瓊文表示,廈門要承接一線城市會展業的外溢效應,尋求與高端主體和項目合作,推動廈門會展業和國際接軌,向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發展。
“國際會展業界對廈門的認識與了解還遠遠不夠,廈門的優勢與魅力還遠未得到國內外的充分認知。”王瓊文說,廈門要積極和知名的國際會展組織、會議組織對接聯系,全方位開展國際營銷,提升廈門會展國際形象和知名度。同時,引進國際先進辦展辦會理念和模式,對接國際會展平臺和資源,大力招攬引進國際知名會展項目和機構。
“我們可以結合福建、廈門的優勢產業基礎和重點發展產業,爭取引進境外品牌會展項目。”王瓊文說,比如德國科隆展覽集團的五金建材展、廚衛展,德國慕尼黑展覽集團的工程機械展、體育用品展,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集團的船艇展等,并吸引上述機構以及會展服務中介企業、配套企業來廈設立分支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