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公證處公證員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供圖)
東南網12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田圓 通訊員 林金鏗?)購房置業、遺囑繼承、學歷學位證明、戶籍證明等等,都涉及公證的辦理,觸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去年下半年新一輪公證改革啟動以來,廈門市按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廳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立足特區公證行業發展實際,闖出了一條以創新創業為特征的公證體制改革新路子。
打破壁壘 服務社會治理
9月2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在廈門市公證處公證員徐偉敏的幫助下,醫院及患者家屬鄧先生通過手機客戶端,在線申請《手術知情同意書》等電子數據公證,并付款9.99元,廈門市公證處線上出具了確認函。該份醫療術前信息公證確認函的出具,成為全國首例醫療術前信息的線上公證,這也標志著廈門市公證處術前信息線上公證正式上線應用。作為公證服務解決醫患糾紛痛點的一次嘗試,這無疑是公證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探索。
近年來,廈門市公證行業積極探索從“公證信息化”向“信息公證化”發展,市公證處通過聯手互聯網平臺公司、數字認證機構、云存儲公司等開發“電子數據公證平臺”,打造全鏈式電子數據公證新模式,推出具有嚴格意義上的電子數據公證,率先破解電子數據成為法律證據的難題,電子數據公證平臺已于7月18日正式上線。
在廈門公證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道路上,類似的突破并不少見。今年5月,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與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鷺江公證處簽訂“司法輔助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并掛牌成立“司法輔助研究中心”與“司法輔助實習基地”。今后,通過在翔安法院設立“司法輔助研究中心”“司法輔助實習基地”,發揮翔安法院的審判實踐和專業人才優勢,整合鷺江公證處的公證法律服務、法律信息化實踐舉措、創新經驗及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法律實務教育資源,為翔安法院、鷺江公證處培養和輸送法官助理與其他司法輔助專業人才、公證法律服務專業人才、法律信息化專業人才,共建司法輔助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平臺。
此次“司法輔助人才”培養模式,破除法學教育、研究與司法實務的壁壘,整合法院、公證機構、院校及社會優秀資源,為法學教育和司法實務之間搭建有效溝通渠道,走出一條基礎理論、實踐經驗、行業信息化三合一的司法輔助人才培養模式。
樹立典型 助推改革工作
2000年6月,順應著公證體制改革的春風,全國首輪合作制試點公證機構之一——廈門市鷺江公證處成立。經過18年的創新創業,現已發展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公證機構,形成集公證處、法信公證云公司、廈大法信研究中心在內的產學研“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和傳統公證業務、公證信息化及司法輔助“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業務布局。
在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和構建完善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背景下,鷺江公證處積極適應形勢的變化,打造了多個全國首創性工作:與廈門兩級法院攜手,開展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探索實踐,通過承接調解、送達、調查、保全、執行等法院司法輔助事務及參與“智慧法院”建設工作,助力解決法院“案多人少”問題,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供了新路徑,被譽為司法改革的“廈門模式”;搭建“公證云平臺”,在為公證行業插上信息化翅膀的同時,也將便捷、高效的公證服務零距離推送到社會大眾跟前,讓“足不出戶,公證到家”由夢想變為了現實;創建“中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并將國內首個“公證區塊鏈”法律服務創新——知識產權原創保護公證區塊鏈應用其中,解決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地域屏蔽、多點同時取證的國際性難題,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全程服務,真正為網絡時代知識產權提供“貼身保鏢”。
2017年8月,廈門市被省司法廳確定為擴大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的地區,廈門市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廈門市開元公證處于今年3月正式掛牌執業,標志著廈門市公證工作改革全面進入提速超車階段,為全市公證法律服務行業注入全新的活力。
優化機制 實現創新發展
改革的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廈門公證體制改革的過程亦是如此。此前,因部分業務骨干參與發起創辦新合作制公證處,作為事業體制公證機構的廈門市公證處一度出現業務下滑、人心浮動隊伍不穩等問題。廈門市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一手抓領導班子建設,一手抓公證業務創新拓展,迅速化危機為轉機,推動公證員人均辦證數、業務收費數實現雙增長,事業體制公證機構煥發出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
為保證區屬公證機構積極跟進、聯動發展,廈門市強力推進市屬公證機構改革,帶動各區跟進開展公證機構改革創新。其中,作為特區發祥地的湖里區更是走前頭、當示范,區委書記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區公證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工作,制定《關于加快推進湖里區公證處改革的實施方案》,成立由區委政法委書記擔任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通過創新人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分配激勵制度全面推進區公證處改革創新。
目前,廈門市公證機構從7家增加到8家,全市公證從業人員由253人增加到342人,執業公證員由86人發展到93人。8家公證機構除2家合作制外,其余6家全部劃入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落實獨立法人地位,實現人、財、物和管理充分自主全面實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有4家機構創新編制管理,招收非編人員實行備案制;有3家機構不實行收支兩條線,基本實行了企業化財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