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井村居民帶來精彩的文藝表演。 鄰里節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 后井村幼兒園的小朋友表演《格格駕到》。 舞臺上,一家老小輪番登場表演;舞臺下,鄰里鄉親其樂融融,邊話家常邊看演出。11月30日,廈門市第十二屆和諧鄰里節暨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走進海滄街道后井村。居民用一場自編自演的演出,展現了新時代下社區的精神新風貌,也呈現了文明實踐的成果。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文明辦、廈門日報社主辦,海滄區委文明辦、廈門晚報社、海滄街道承辦,海滄街道后井村和后井書院協辦。 樹新風 傳承傳統婚俗文化 展現移風易俗成果 “新娘來了,新娘來了!”當天晚上,在后井村社區書院前的戲臺上演了一場“接親”大戲,媒婆唱著歌首先登場,隨后是坐在花轎上的新娘。這出由后井文藝隊帶來的情景表演《接新娘》,通過藝術化加工,還原了當地村居接親的場景,展現了民間婚嫁的特色習俗。其中,新郎官搶親的環節,更是博得了現場的陣陣歡笑。 表演媒婆這一角色的,是今年67歲的居民周幼治。雖然不是專業演員,但她已經有了100多場的演出經驗。“有時演媒婆,有時演親家,什么都演,每次都要把臺下觀眾逗樂。”周幼治說,自己是跟隨哥哥的腳步,在58歲的時候加入后井文藝隊,剛開始演薌劇,后來也演小品、答嘴鼓,和隊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你有見過這么老的新娘嗎?”扮演新娘的是65歲的楊勝玉,她笑著說:“我演的是‘老新娘’,不過演得很過癮。現在這種充滿傳統韻味的接親已經很少見了,通過舞臺呈現傳統婚俗,讓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承。如今流行喜事新辦,既熱鬧又省錢省力,居民都很支持。” 近兩年,海滄區在基層村居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以建設“清風村居”為契機,針對婚喪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推崇“婚事新辦、喜事不奢辦”等理念做法,切實把基層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 秀才藝 男女老少紛紛登臺 首演既緊張又開心 后井文藝隊的成員還表演了薌劇《行孝歌》。據介紹,薌劇是后井村最受歡迎的節目,半個多世紀之前,后井村的薌劇愛好者就自發組建了薌劇團,并發展為“后井文藝隊”。如今,村里會唱薌劇的人少了,但是薌劇情緣依然濃厚,每逢節日都會請來專業的薌劇團隊表演。 當晚,后井幼兒園的小朋友成了現場的小明星。他們一身古裝扮相,登臺跳起了《格格駕到》。演出結束后,不少居民紛紛和“小格格”們合影。“這可是‘小格格’首演哦!”幼兒園周老師說,這個節目是專門為了參加鄰里節而編排的,能表演給鄰里厝邊的長輩們看,孩子們都特別開心。 表演結束后,5歲的周圣曦在臺下繼續看演出,突然指著正在臺上跳舞的周素治說:“快看,那是我的奶奶。”周素治和康樂文藝隊的隊員帶來廣場舞《美麗的遇見》。“第一次上臺表演,有點緊張,但是小朋友都表演了,我們這些當奶奶的,也不能落后。”她說,康樂文藝隊兩個月前才成立,隊員都是“奶奶輩”的人,平時常聚在一起跳舞,規模越來越大,大家越跳也越年輕,心情也越來越好。 共歡樂 活動成了相聚平臺 傳遞著和諧鄰里情 除了充滿傳統韻味的節目,居住在海滄的舞蹈愛好者阿嬌和小伙伴們帶來了抖音上最火的舞蹈串燒,不少小朋友在臺下也跟著扭起來,大人們則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她們的舞姿。 臺上文藝節目精彩紛呈,臺下也是一片濃濃的鄰里親情。看到長輩過來,年輕人紛紛讓座。除了為精彩的演出鼓掌喝彩,居民也不忘和鄰居嘮嘮家常。不少居民自發組織,穿上了紅馬甲,作為志愿者維持秩序。 這場活動,除了讓社區的居民歡聚一堂,也吸引了不少人回娘家。得知鄰里節要在后井村舉辦,當天晚上一下班,周思敏就帶著小女兒趕回了后井村,陪著媽媽看演出,和厝邊鄰里一起“熱鬧一下”。 “好的家風家訓,離不開傳承,和諧鄰里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居民周先生說,街道和村居也時常開展類似的活動,營造濃濃的厝邊鄰里情,讓文明互相傳遞,共同弘揚好家風。(廈門晚報記者 李巧莉 李曉輝 陳鵬程) |
相關閱讀:
- [ 12-10]移風易俗首先要算好“文明賬”
- [ 12-10]移風易俗要激發群眾自覺性
- [ 12-03]廈門集美:移風易俗入民心嘉庚故里清風揚
- [ 11-16]持續一周!海滄每天8000個福利邀您參與搶答“移風易俗”
- [ 11-16]廈門湖里金山街道精簡民俗日活動 理念宣傳入腦入心
- [ 11-13]廈門海滄區紀委監委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 [ 09-05]廈門同安持續開展城市文明創建工作 成效凸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