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 湖南寧遠:貧困群眾吃上“旅游飯” 摘下了“窮帽子” 九嶷山舜帝陵。(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攝) 東南網12月6日湖南永州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九嶷山舜帝陵位于湖南寧遠縣城南九嶷圣地、德孝之源。12月6日,“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全國網絡媒體湖南行走進湖南永州寧遠縣,調研采訪九嶷山下旅游產業助力扶貧脫困成效,了解當地百姓在創新“旅游+”產業發展的模式下,如何摘下“窮帽子”。 自秦漢設郡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名寧遠,取“武定功成、遠方安寧”之意。始祖舜帝安寢于此,素有“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中華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等美譽。曾孕育2名狀元、84名進士,居湖廣各縣之首。 目前,九嶷山舜帝陵是全國文明單位、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我國有記載的始祖陵中最古老的陵。陵園占地面積436.5畝,陵園有儀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廂房、鐘鼓樓等多個精美的單體建筑,陵廟內42塊古碑,是珍貴的歷史文物。舜帝祭典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7年,經寧遠縣決定實施九嶷山“景區帶村”旅游扶貧建設項目,主要投向包括舜帝陵創5A景區提升改造、景區環境綜合治理、西灣古村落開發、仙子山旅游開發和景區游樂場建設等五個方面,項目輻射九嶷山鄉、灣井鎮17個村,帶動21個貧困村1411個貧困戶5697個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并獲評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稱號。 兩年來,寧遠縣通過盤活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旅游扶貧模式,有針對性的創新扶貧載體,形成了“農業觀光型”“景區輻射型”等鄉村旅游扶貧開發模式,擴大了貧困人口直接從業和間接從業人數,這不僅讓貧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還發了“旅游財”,加快了景區周邊村脫貧增收的步伐。通過旅游扶貧實踐,創新了“旅游+文化”“景區+農家”“旅游+扶貧”“旅游+就業”等模式,幫助貧困群眾摘下了“窮帽子”。 此外,九嶷山“景區帶村”旅游扶貧建設項目有效整合水利、交通、財政、農建投等相關部門資源,總投資5億元,重點對水、田、林、路等進行綜合治理,使之成為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訊連通的現代產業格局,基礎設施建設、土坯房改造、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產業發展等一大批項目快速推進,著力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奠定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使得一些原來臟、亂、差的貧困村變成了風景優美的旅游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