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多項服務 形成關愛助學強大合力 廈門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牢牢把握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扎實推進關愛助學活動。同時著眼于創新關愛助學服務,推動助學工作實現新發展。 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在重視資金物質助學的同時,還注重用大愛精神延伸助學,推進民間助學內涵的拓展,推出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實現社會愛心捐贈與貧困學生個體化需求的準確對接。如市檢察院積極開展未成年犯罪人員的案后幫教、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以及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等社會綜治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共青團湖里區委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在湖里街道康暉社區舉辦了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海滄區新陽街道引入專業社會資源,依托社區書院,開展講座167場,受益青少年達41365人次,并對15件特殊青少年個案作了疏導教育。 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著眼于創新關愛助學服務,推動助學工作實現新發展,目前已從單純的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向民間社團組織、民營、外資等非公企業,以及海內外和海峽對岸的愛心人士延伸;從關愛的對象看,已從單純的在校學生向企業青年員工、社會青少年延伸;從受助的地域看,已從廈門本地區向漳州、泉州延伸,向對口幫扶的西部貧困地區延伸,向在廈門求學的來自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僑華人學生延伸,使關愛范圍和外延逐年擴大。共青團思明區委在環島路舉辦“兩岸青年為愛‘益’起跑”活動,為甘肅臨夏的貧困孩子募捐校服書包,共募得善款25.9萬元。廈門市安溪商會組織15名大學生到安溪龍涓中學支教,同時邀請龍涓中學41名學生到廈門開展研學活動,為兩地的青少年搭建了交流平臺。 關愛助學的目的在于立德樹人。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既重視做好扶困助學,更重視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從小聽黨話、跟黨走。近年來,先后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設立了陳嘉庚紀念館、漳州林語堂紀念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等25個教育基地和24支快車團隊,并以此為依托,深入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嘉庚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科普教育;以“關愛生命、快樂成長”為主要內容的身心健康教育。 加強制度建設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制度建設是關愛助學持久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著眼于制度和機制創新,確保關愛助學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關愛助學工作,把資助困難學生作為國家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已累計發放國家助學金6851.42萬元,受助學生7.09萬人次。今年7月廈門市政府出資設立“廈門市臺灣中小學生獎學金”,同時還提高了對546所非公辦普惠性幼兒園的補助,提供約5.9萬個普惠性學位,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出臺了《廈門市推進小學和幼兒園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實施意見》,解決了部分學生放學后無人看管的難題,深受學生家長歡迎。 建立調研和審核制度。市關工委和關愛聯盟各成員單位圍繞新時代關愛助學活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調研,寫出調研報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市委、市政府做好關愛助學工作提供參考。關愛聯盟各相關單位堅持每年下社區、進學校,對符合助學條件的學生進行摸底,建立助學檔案和關愛服務信息庫,將需要關愛對象的名單逐一登記建檔,努力做到關愛精準化、精細化。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認真做好調查摸底工作,今年已成功導入廈門市戶籍0-30歲年齡段的低保、特困人口信息2800多條,殘疾人口信息5500多條。市總工會在助學活動中,進一步明確在檔困難職工子女的申請條件,層層審核,嚴格把關,精準扶助。翔安馬巷青創會成立“翔英計劃”精準助學志愿服務隊,通過實地查訪,對轄區內17所中小學的92名貧困生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補助。 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市殘聯修訂完善了《廈門市殘疾人及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助學管理辦法》,構建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育、從學歷教育到職業教育、從殘疾學生到困難殘疾人健全子女的全方位助學管理體系。市關工委進一步完善了《廈門關愛工程聯盟關愛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和健全基金使用的有關規定,每年年底向各基金單位公布基金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 |
相關閱讀:
- [ 11-29]廈門市女企協開展捐資助學活動 用愛心點亮夢想
- [ 10-28]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捐助160萬元勤“公”助學
- [ 10-23]集美區“暖心逐夢·助學和政”助力脫貧攻堅系列服務活動啟動
- [ 10-12]集大校友捐資千萬 設立獎教助學基金
- [ 10-12]集美大學校友捐資千萬 設立獎教助學基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