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修老僑房變身陳列館和郵局
集美區將“文確樓”修舊如舊,將其變成國內首個華僑文化主題郵局
海西晨報訊(記者 宗琴)近日,“奮斗的歷程輝煌的成就”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郵票展在嘉庚郵局展出,吸引眾多集郵愛好者前來參觀。嘉庚郵局位于集美潯江路115號的集美僑房“文確樓”內,這里不僅是國內首個華僑文化主題郵局,還是陳文確、陳六使的陳列館,更是陳氏鄉親思鄉愛國的精神寄托和信念地。
集美作為著名的僑鄉,由華僑興建的特色僑房是一大標志。在時代的發展中,集美部分僑房飽經歲月風霜,逐漸變成危房。在“一精神三文化”的引領下,集美區啟動保護僑房措施,不僅修繕老僑房,還結合轄區特色,賦予僑房新的功能,使老僑房“穿舊衣”換“新功”,傳播僑鄉文化,弘揚嘉庚精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僑房變陳列館和郵局
前不久,第十二屆海外華裔子女冬令營暨新加坡陳文確陳六使家族后裔三項基金頒獎活動在集美舉行。陳氏后裔20多人從海內外回到家鄉,尋根問祖。其中,了解祖輩生平事跡,近距離感受嘉庚精神,“文確樓”是每次鄉親回家必去之地。
陳文確、陳六使兄弟是嘉庚先生的族親,同時也是嘉庚教育事業的追隨者和支持者。“文確樓”由陳氏兄弟建于1937年,后來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樓。2005年,陳六使兒媳、嫡孫陳錫遠等人回到家鄉,看到岌岌可危的家,很是傷感。“這幢樓是家族在集美唯一的‘硬件’,如果沒了就永遠沒了。”陳文確、陳六使曾外甥魏達人跟記者說,他清楚地記得陳六使兒媳說的話,她說房子是祖輩留下的“根”,如果“根”沒了,以后拿什么傳給后代關于家的記憶?
于是,重新修繕“文確樓”被提上議程,陳氏家族放棄該樓的產權,把它交給集美區,由政府修繕管理。“文確樓”是坐北朝南的老宅,由前后兩棟三層的主、副樓圍合而成,融合了西方建筑和閩南建筑元素。在集美學校建校100周年之際,作為校慶的“獻禮工程”之一,集美區將“文確樓”修舊如舊,外形保持原來老僑房的樣貌,里面改為公益性的陳列館,常年開設公益展覽“華族翹楚鄉賢楷模———陳文確、陳六使生平事跡”。
2014年10月陳列館開館。開館當天,30多位陳文確、陳六使家族后裔從海外趕來見證。陳文確的孫子陳錫耀說,陳列館成為連接海內外僑胞、集美鄉親的橋梁和紐帶。
2017年老僑房又增加了新功能,嘉庚郵局在此成立,成為國內首個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郵局。同時,這里也是廈門市科普教育基地。
變身華僑文化宣傳載體
在“文確樓”門口,立著一個綠色的大郵筒,嘉庚郵局作為正式郵政服務機構,可郵寄信件,且常年開展常規國內、國際郵政業務,推廣華僑華人研究相關的著作、普及讀本、特色郵品及嘉庚文化創意宣傳品。
嘉庚郵局所在地郵編為“361021”,而后四位數字恰好與陳嘉庚誕辰10月21日一致。嘉庚郵局承載著華僑文化和郵政文化。自成立以來,郵局發揮自身優勢,融合僑鄉文化與郵政文化,成為弘揚嘉庚精神的載體。
今年在嘉庚論壇上,嘉庚郵局設立的流動服務點,為華僑代表和參加者提供嘉庚主題明信片,讓參會者近距離了解嘉庚故事、感悟嘉庚精神。其實,這不是嘉庚郵局的唯一的流動點,目前嘉庚郵局已設立5個流動服務點,服務集美的各項重大活動。
同時,在嘉庚郵局里還成立了一支嘉庚文化志愿者隊伍,他們常年為公眾提供展覽講解,通過開展系列嘉庚主題活動,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
而作為青少年成長教育基地,截至2018年10月,嘉庚郵局已承擔18項青少年教育活動的組織工作,海內外受益青少年累計逾150萬人次。
“文確樓”是集美區僑鄉僑房修繕、保護、利用及社區公益宣傳的示范點。從危房到陳列館,再到嘉庚郵局,這正是集美區改革開放40周年來,不斷深挖“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并將“一精神三文化”始終貫穿于集美區發展的一個縮影。集美作為著名的僑鄉,這里有豐富的華僑歷史文化資源,至今保存著包括學村建筑在內的大量有關華僑文化的歷史實物。近年來,集美一直致力于保護和挖掘華僑文化,先后編輯出版了《凝固的旋律———集美特色僑房集萃》《集美僑聯50年》等作品,進一步傳承、發揚了嘉庚精神和僑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