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翔安區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百姓積極發揮主人翁意識,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管理品質全面提升——
美麗翔安,城市因你而精彩
翔安區城管局舉辦執法人員換裝儀式。譚振兵 攝
東南網12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朱仁智)天風海濤,年終歲末。
在廈門市翔安區城市中心的街角巷陌,違規設置的戶外廣告招牌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城市街景。在鐵路沿線、大棚房、村落間、小流域重點區域,違章建筑不見了,城鄉建設秩序井然。長效聯動治理機制的確立和兩違巡查平臺模式的創新,讓困擾城市發展的瘤疾得以根治,也讓后續治理有了可信賴的依托。剛剛迎來建區15周年的翔安,站在更高的起點之上,揚帆,遠航。
干群齊心處理垃圾
“你好,我們家邊上街道拐彎的地方有一堆垃圾,有點臭味,能不能派人過來處理?”近日,市民周先生通過電子督查平臺,把這一狀況通過微信公眾號“典范翔安隨手拍”反映給翔安區城管執法局,垃圾很快就被清理了。
今年6月1日,翔安區城市綜合管理電子督查平臺試運行,通過“出門就上班,典范翔安隨手拍”活動,開展內部巡查和公眾上報市容問題,陸續開放環境衛生、土頭堆放、市容市貌、揚塵污染、市政問題、綠化管養等6類城市管理事件上報,第一時間回復,并規定責任單位在時限內完成整改。該平臺在新店鎮中心區開展試點3個月,共受理上報事件453件,處理422件,整改率91.3%。
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市民也積極參與。
翔安區多渠道多形式廣泛開展宣傳,編制生活垃圾分類三字經、“答嘴鼓”,在農村地區開展“最美庭院”“文明衛生戶”等評比創建。該區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做法,遵循“簡便易行、兩類區分”原則,推行內厝鎮瓊坑村“兩桶投放、三揀收集、四分清運”模式,探索廚余垃圾就地減量處理,建設陽光堆肥房和機器成肥房。強化監督,實施月考評制度,考評成績定期通報,考評分數納入區對鎮的績效考核,占比2%;組織開展聯合執法,重點對考評成績不理想和巡查問題突出的小區進行突擊檢查,通過集中整治,有效制止“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等現象。
截至11月20日,翔安區共在82個村(居)、38個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分別達68.9%、10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試點成效明顯,瓊坑村等示范點投放準確率90%以上。
共同的家園,齊心的維護。正是有了廣大的市民傾力參與,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
完善機制治理違建
翔安區大膽突破,攻堅克難,勇于創新,探索“治違”。
今年,翔安區“治違”腳步不停歇。截至12月1日,全區拆除違建98.06萬平方米;拆后騰出土地227.91萬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224.51萬平方米。
對歷史“兩違”,翔安區大力化解歷史存量,逐步消化,結合各項專項整治、征地拆遷及重點案件辦理等工作,推進歷史“兩違”辦理。
對新增“兩違”,翔安區堅持零容忍態度,落實“四早”原則,采取“七個強化”措施,推動“文明執法、和諧治違”,把主動查處與線索查處相結合,采取快速查處辦法,對新增非法占地建設立查立辦,讓新增“兩違”無處遁形。今年共拆除新增“兩違”209宗,面積7.24萬平方米,騰出土地面積19.59萬平方米。
成績的背后,是體制的完善、責任意識的凝結、具體舉措落實的高效和對新增“兩違”的零容忍態度。
區委書記、區長直接過問推動,抓協調落實;分管副區長召開3次領導小組例會、5次專題會,參加4次現場拆除指揮;區治違辦召開9次各類專項協調部署會,研究推動4項制度機制。
好的機制在延續。堅持目標管理責任制始終如一,全區拆違任務指標被細化分解到鎮(街)、村(居),強化各級責任擔當;由鎮街組建“兩違”巡查隊伍,嚴格履行批后監管,落實責任制,協調推進重大任務,有效推動“治違”重難點工作。
創新舉措在推廣。結合區考評電子督查平臺,研究探索馬巷鎮兩違巡查平臺模式,第45次“兩違”例會明確,在全部鎮(街)推廣馬巷鎮整合巡查力量做法。
宣傳工作在貫穿。巧用多種宣傳載體,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實時反映“兩違”治理動態,刊登新聞稿件52篇,在省、市級電視臺播放18次,開通“翔安城市執法”微信公眾號,推送微信新聞信息36次45篇,持續營造濃厚治違氛圍。
多管齊下破解難點
在大嶝街道金嶝街沿街,櫥窗廣告具體的貼法,都與商家達成共識,取得理解,并遵照執行。建立沿街責任單位、責任人電子信息庫,建立責任人“一店一檔”管理制度,以公約指引、信用約束、法規規范相結合的聯盟自治機制,讓這個街區秩序井然,極大提升街區品質,消除安全隱患。
“金嶝街改造工程以群眾自治力量為手段,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以密度巡查為導向,實現了自我約束與相互監督,完成監管‘三轉變’,即由他律到自律、由管理到服務、由粗放到精細。”翔安區政府副區長李德才表示。
今年以來,翔安區充分發揮城管辦的組織引領作用,強化協調組織,構筑“新保障”,實時關注相關部門城市綜合管理數據動態和進展情況。建立聯合協調機制,每周三城管辦組織公安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建設局、公路分局等成員單位一線工作,現場共同研究解決“僵尸車”占道、建筑垃圾亂傾倒等城市管理熱點、難點、重點問題。
加強輿論引導,提升“新認同”,形成家喻戶曉、人人自覺參與城市管理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推進“門前三包”,開啟“新征程”,建立三級街長制,并將三級街長信息和日常巡查工作錄入電子督查平臺,已完成“門前三包”承諾書的制作并發放;開展建筑廢土、“僵尸車”、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專項整治,確保“新成效”。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百姓的協同參與,讓這座建區15周年的新城區城市品質全面提升,東部市級中心的活力盡顯,也必將為落實“五大發展”戰略布局,建設美麗廈門、美麗翔安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