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十周年 兩岸路通心更通 2008年12月15日,“盛達2”、“曉江”、“華航1”和“錦春”四艘海峽兩岸海運直航貨輪駛離廈門港,啟航駛往高雄、臺中和基隆港。這標志著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翠仙)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啟動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兩岸的航班、海運和郵件傳輸再也不用經(jīng)過第三地中轉。自此,兩岸實現(xiàn)了“一日生活圈”,兩岸同胞從音信隔絕到如今往來方便快捷,縮短的不僅僅是溝通的時間、金錢成本,更縮短了兩岸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毋庸置疑,兩岸“三通”為增加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臺灣民眾西進大陸經(jīng)商、求學、就業(yè)、婚戀、旅游等已成家常便飯。但2008年以前,情況可不是如此。 廈門市臺商協(xié)會會長吳家瑩告訴記者,開放直飛前,因為往返兩岸耗時又花錢,他只有重大節(jié)日才會回臺灣,一年最多四五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但直飛開放后,幾乎是想回家就回家,當天買機票就能飛,一日往返也不成問題。 兩岸“三通”不僅為兩岸同胞往來提供了便利,也催生出許多新商機。兩岸“三通”不僅讓人流來往自如、便捷,讓物流時間縮短,成本降低。 如今,廈門已成為對臺經(jīng)貿的重要口岸,是大陸從臺灣進口水果、酒類、大米、圖書及聲像制品等的最大口岸,得益于這一點,越來越多的臺商、臺干紛紛“登陸”發(fā)展。 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xiàn)散裝輪運載冷藏集裝箱進口臺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廈金航線直航的臺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后首批臺中直航臺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臺灣水果進口量實現(xiàn)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三通”也直接推動了兩岸旅游的交流合作。2008年7月4日,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游正式啟動。幾年來,大陸分三批漸次擴大開放區(qū)域,至2010年7月實現(xiàn)所有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開放赴臺旅游。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從團限10人變更為5人以上,在臺停留時間由不超過10天延長至15天。 廈門對臺旅游龍頭作用更加凸顯。2008年大陸居民經(jīng)廈門口岸赴臺游人數(shù)為1.6萬人次,2010年增至16.5萬人次,之后快速升溫。臺灣11個縣市和臺灣觀光旅游總會等16個民間協(xié)會在廈門設立旅游代表處,數(shù)量居大陸之首。如今的廈門已成為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溫馨家園。 |
相關閱讀:
- [ 12-15]兩岸“三通”十年 廈臺越走越近
- [ 12-14]2018兩岸企業(yè)家峰會年會在廈門閉幕
- [ 12-08]海滄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昨日揭牌 第五屆海滄兩岸義工嘉年華同期舉行
- [ 12-07]不忘初心傳遞愛 第五屆廈門海滄兩岸義工嘉年華舉行
- [ 12-06]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臺資板”服務體系昨日簽約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