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十周年 兩岸路通心更通
2008年12月15日,“盛達2”、“曉江”、“華航1”和“錦春”四艘海峽兩岸海運直航貨輪駛離廈門港,啟航駛往高雄、臺中和基隆港。這標志著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翠仙)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啟動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兩岸的航班、海運和郵件傳輸再也不用經過第三地中轉。自此,兩岸實現了“一日生活圈”,兩岸同胞從音信隔絕到如今往來方便快捷,縮短的不僅僅是溝通的時間、金錢成本,更縮短了兩岸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毋庸置疑,兩岸“三通”為增加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臺灣民眾西進大陸經商、求學、就業、婚戀、旅游等已成家常便飯。但2008年以前,情況可不是如此。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告訴記者,開放直飛前,因為往返兩岸耗時又花錢,他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臺灣,一年最多四五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但直飛開放后,幾乎是想回家就回家,當天買機票就能飛,一日往返也不成問題。
兩岸“三通”不僅為兩岸同胞往來提供了便利,也催生出許多新商機。兩岸“三通”不僅讓人流來往自如、便捷,讓物流時間縮短,成本降低。
如今,廈門已成為對臺經貿的重要口岸,是大陸從臺灣進口水果、酒類、大米、圖書及聲像制品等的最大口岸,得益于這一點,越來越多的臺商、臺干紛紛“登陸”發展。
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散裝輪運載冷藏集裝箱進口臺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廈金航線直航的臺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后首批臺中直航臺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臺灣水果進口量實現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三通”也直接推動了兩岸旅游的交流合作。2008年7月4日,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游正式啟動。幾年來,大陸分三批漸次擴大開放區域,至2010年7月實現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放赴臺旅游。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從團限10人變更為5人以上,在臺停留時間由不超過10天延長至15天。
廈門對臺旅游龍頭作用更加凸顯。2008年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臺游人數為1.6萬人次,2010年增至16.5萬人次,之后快速升溫。臺灣11個縣市和臺灣觀光旅游總會等16個民間協會在廈門設立旅游代表處,數量居大陸之首。如今的廈門已成為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溫馨家園。
臺灣貨物經廈門運往歐洲
記者 白若雪
2008年12月15日,兩岸“三通”廈門航點直航序幕拉開,結束了兩岸近60年來不能直接通航的歷史。
廈門港擁有廈金直航航線、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和廈臺直航貨運航線。十年來,客貨量保持穩步增長。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起,廈門與臺灣更是攜手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廈蓉歐班列起點延伸至臺灣,讓臺灣商品搭乘“中遠之星”兩岸直航客滾輪抵達廈門,并搭乘廈蓉歐班列前往歐洲。將廈蓉歐班列“升級”為臺廈蓉歐班列,讓臺灣商品有了更高性價比的運輸方式出口歐洲,大大地凸顯了廈門的重要橋梁作用。
據悉,十年間,廈門港的兩岸航線貨物吞吐量累計達1.2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347.74萬標箱。同時,截至今年10月底,“中遠之星”客滾輪累計運營865個往返航次,運送旅客437996人次,集裝箱76488標箱,鮑魚等生鮮貨物1705噸,各種車輛1557部,以及海運快件1309標箱。
旅游交流頻風景也醉人
兩岸直航后,越來越多民眾往來兩岸進行旅游。新華社圖
記者 陳翠仙
兩岸“三通”十周年來,兩岸間的交流突飛猛進,也打開了兩岸民眾往來旅游的大門。
80歲高齡的張阿珠是兩岸旅游交流的見證者。“2009年,我通過旅行社到臺灣旅游,這次赴臺游還上了新聞。”張阿珠一邊說著,一邊拿出珍藏多年的報紙。“現在兩岸往來十分便利,我們到臺灣更容易,臺灣的親朋好友也經常到大陸來旅游。”
身為旅游業者,廈門康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林志民明顯感受到兩岸旅游往來的熱絡情況。據介紹,2008年之后,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人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臺灣民眾赴大陸旅游熱也在持續,海峽兩岸雙向旅游及往來人數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92萬人次。記者從廈門市旅發委了解到,2018年1月-10月,廈門共接待入境過夜游的臺灣同胞91.13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1%。
林志民告訴記者,這幾年來,由于多種原因,赴臺灣本島游熱度下降,但金門澎湖等地卻成了旅游熱門地,金門游已經成為廈門旅游的延伸產品。兩門旅游業者通力合作,打造了廈金旅游節品牌活動,為金門招攬了數十萬陸客。
早上來廈泡茶晚上返臺歇息
記者 潘薇
對于吳家瑩來說,作為一位來廈門創業生活20多年的臺商,兩岸“三通”的意義對他而言十分重大。
1997年,吳家瑩“登鷺”從事貿易業。他說,那時候從臺灣來大陸需要七八個小時,長途勞累奔波。如今,“十年過去了,兩岸‘三通’帶來的變化,我作為親歷者是深有感觸的。”吳家瑩說。
身為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常聽朋友講述這10年的故事。“有的臺干往來兩岸做業務,經常當周周五回臺灣,下周周一再回廈門。”吳家瑩笑著說,“‘三通’的實現,讓‘一日生活圈’變成了現實,早上可以坐飛機來廈門泡茶,晚上再回臺灣。更多的兩岸同胞循著‘三通’的足跡往來兩岸,拉近了兩岸同胞的感情距離。”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吳家瑩感慨道,那個年代余光中的《鄉愁》讓人潸然淚下,那時兩岸相隔。隨著兩岸“三通”,兩岸同胞的愿望都在一步步實現,《鄉愁》在兩岸同胞心中已悄然釋懷。
吳家瑩說,今年是兩岸“三通”十周年,十年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實現和深入,讓兩岸邁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時代,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造福了兩岸同胞。
從全面直航到招臺籍空乘
記者 雷妤
2008年12月15日,廈航MF885航班從杭州蕭山機場滿載起航,廈航成了兩岸包機截彎取直后從北線飛抵臺灣的第一家航空公司。廈航兩岸常態包機也正式啟動。
據老臺商們回憶,兩岸自1987年開放人員往來,但一直未實現直接通航通郵,臺胞“登陸”必須繞道香港,相當折騰。直到2005年,兩岸首次實現雙向對飛。2006年廈門成為當年春節包機的直航點之一,又迎來了與高雄間五十七年來的破冰之旅。
2008年11月4日,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簽署《海峽兩岸空運協議》,12月15日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標志著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
作為兩岸空中航線主要承運商,十年來,廈航直航點實現從大陸的廈門、杭州等6個點到臺灣的桃園、高雄、松山3航點的航線網絡覆蓋,航班量也從每周8班增長至40班。近五年來,兩岸往來旅客人數增至52.6萬人次,貨郵運輸量增至3532.8噸。
這十年間,兩岸青年因兩岸通航得到了更多交流。2011年至2016年期間,廈航選派6期90名乘務業務骨干前往臺灣中華航空進行交流學習;2017年,廈航招聘首批60名臺籍空乘,今年又有一批新的臺籍空乘入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