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整治 “臭水湖”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態資源豐富,轄區流淌著后溪、瑤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以及許溪、田李溪、東李溪等13條支流。由于各種原因,集美小流域的水質和生態一度遭到破壞,在全市小流域整治的大背景下,集美也迅速行動開展流域整治、落實“河長制”,鞏固流域治理的成果。 位于深青溪、瑤山溪下游的風景湖,現在已經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風景湖最早也叫黃莊溪,曾經因為生態破壞逐漸失去了“風景”。幾年前,作為流域整治的重點項目之一,風景湖公園建設及相關截污、綠化項目相繼啟動。2012年開始,經過整治的風景湖公園逐步投用。 “過去我們把‘風景湖’戲稱為‘臭水湖’,如今經過整治,不僅臭味沒了,甚至還能在湖上看到白鷺的身影。”住在風景湖旁邊的黃莊社區居民吳端真欣喜于這里的變化。風景湖的蛻變,是集美流域整治成效的生動案例。 事實上,流域治理涉及面廣,需要多管齊下、系統施策。為此,集美區設立了雙總河長制,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帶頭組織巡河,一線協調解決問題。集美區河長制辦公室還與集美區檢察院聯合,在全市率先設立駐區河長辦檢察室,組織開展涉河違法行為巡查工作。 為了控制住流域污染的源頭,自2012年以來,集美區逐步開展分散式污水治理試點,解決農村污水直排的“老大難”問題。目前,集美區對208個村莊實行了生活污水處理,根據每個村莊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案,這種農村污水治理的“集美模式”,在2016年獲得國家住建部“人居環境范例獎”并在全國推廣。 科技助力 防治大氣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 清新的空氣是優良生態環境的一面鏡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集美區的空氣質量排名始終保持全市前列,這與集美持續推進“藍天工程”、加大力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有著直接的聯系。 今年初,集美率先建成全市首個區級網格化大氣污染監控平臺,通過科技手段和“大數據”打造空氣質量分析的“千里眼”。這個平臺以每9平方公里設一個監測點的劃分標準,在全區共設置了約20個自動監測微型站。通過手機,職能部門人員就能隨時查看每個監測點的實時指標數據。一旦哪個點位出現監控數據超標,系統會發出警報,并啟動污染源溯源。集美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1月該平臺運作以來,高效推動了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細化、科學化能力建設,為實現集美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決策依據。 為了加強空氣質量管控,集美區在6個鎮街設置了生態巡查網格員,并率先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工地、道路揚塵進行巡查,第一時間進行上報和處置。 集美區還充分“借智”,委托落戶轄區的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開展污染源解析,提出治理空氣污染的有效對策。 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下,相關部門、各鎮街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協同推進,在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餐飲油煙等污染源防治上取得成效,打贏了一場漂亮的“藍天保衛戰”。 |
相關閱讀:
- [ 12-16]廈門集美一男子佯裝在寺廟內打掃 盜竊尼姑的手機
- [ 12-14]集美工業學校首屆校園讀書節啟動 校園內書聲瑯瑯
- [ 12-14]集美區召開2019年工作務虛會
- [ 12-14]集美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作品展展出
- [ 12-14]用耳朵“看電影”:詮釋集美別樣的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