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布局校內 打造運動友好型校園環境 掃二維碼 隨時隨地獲指導 在廈門理工學院校內,任何一位學生、老師,在任何一個時間、地點,就算只有三分鐘空檔,也能即時調出符合當下環境的科學運動指導小視頻,就地開始健身。這要歸功于該校體育部在全校范圍內張貼的運動二維碼。 這些運動二維碼里隱藏著近千條時長不超過一分鐘的運動指導視頻,它們覆蓋了校內各大運動場館、行政樓、辦公室、樓梯間、跑道、學生公寓等區域,可以根據各個區域的實際環境,針對性地給予師生最科學的可視化運動指導。 譬如張貼在行政樓電梯旁的運動二維碼,就可以掃出“對墻做抗阻力練習”的運動指導視頻;張貼在羽毛球館的二維碼,則能掃出“正手發高遠球”、“羽毛球步伐”等與大學體育教程有關的科學指導小視頻等。 首開先例 校園成為運動場 其實這些運動二維碼的“前身”,只被印刷在該校體育部老師編撰的《大學體育運動與健康教材》中,但之后老師們發現學生不大可能帶著教材到運動場掃碼鍛煉,才有了后來的“二維碼批量上墻”。而要做到如此“因地制宜、精準指導”,二維碼背后必須有一個龐大的動作數據庫作支持。 廈門理工學院體育部副主任黃彩華教授說,目前正在建設和完善動作數據庫,里面包含了一個人能夠運動的各個部位所對應的各種運動模式。其開發團隊由廈門理工學院專門整合專業力量組建而成,包括運動科學專家、中國體育科學會體能訓練分會專家組專家,以及健美操冠軍等技術力量。 由此,廈門理工學院首開先例,率先于全國其他高校將體育教學和運動指導嵌入校園環境,順利地把整個校園成功打造成運動場。 B輻射社區醫體融合創建運動處方室 走出校園 社區運動碼更貼心 “高校里這么多的優質資源,如果只是鎖在象牙塔里沒有對外推廣,那很可惜。”黃彩華教授說,將運動二維碼上墻的做法輻射到社區,成本不高、可行性大,所以廈門理工學院很樂意向社會輸出資源,也愿意把優質資源轉化成接地氣的運動健康科普知識,去服務社區、服務社群。 除了在近三年的廈門市科普周上做宣講,2017年以來,廈門理工學院還與思明區蓮前社區共同開啟“醫體融合、健康蓮前”項目,請來體能專家,專門在前埔健身公園為居民拍攝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科學運動指導視頻,并和在校內一樣,讓這些視頻通通以二維碼的形式上墻。這些走出校門的二維碼制作得甚至比校內版本還要用心:不僅有普通話版,還有閩南語版。 由此,廈門理工學院希望能將隨時隨地科學運動的理念和方法帶到社區居民身邊,把社區也變成運動場。 醫體融合 為居民開出運動處方 該項目同時嘗試在廈大附屬醫院蓮前社區醫院建立“運動處方室”,讓健身團隊和基層醫療能夠有效融合。 在運動處方室里,居民可以讓社區醫生做心肺功能、身體成分的評估,由運動專家進行運動功能篩查等測試,醫體攜手開設具體的干預方案,也就是針對不同的病人給予他們最科學的具體運動指導,并通過社區的健康管理布置給他們,干預之后再評估,再干預,由此形成閉環。“實際上,不同病種的病人所需要做的運動項目都不同,比如糖尿病人除了有氧運動還需要力量練習,才能讓他們的肌肉發展起來,以儲存更多的血糖。”但如何做力量練習,社區醫生可能無法給出科學指導,這就需要醫體融合。黃彩華教授介紹,學校正在做的,就是把每個病種對應的科學運動方式都歸納出來,往運動處方庫里慢慢添,目標是讓社區醫生能像開藥一樣,根據病人病情就能輕松地從運動處方庫里抓取對應的運動動作,并形成運動處方提供給病人。 同時,該項目還在蓮前社區醫院試點篩出了二十多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高風險人群,這些人的父母為社區健康管理里的慢病患者,他們的子女雖然還沒有達到臨床慢病診斷標準,但是存在較高的健康風險。醫體融合,提前篩選,對他們進行運動干預,做到主動健康,而不是被動等待,降低他們的患病風險。 |
相關閱讀:
- [ 12-06]《我不是藥神》獲評澳電影電視學院藝術獎最佳亞洲影片
- [ 11-27]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精準培養創新人才
- [ 11-23]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建院35周年
- [ 11-20]35歲廈大藝術學院才氣逼人
- [ 11-20]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建院35周年 校友齊聚交流學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