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工程 享受居家養老,生活方便身體更健康 臨近10點,當記者來到金星河巷16號的思明區中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時,正在看電視的林開元從沙發上站起來,笑呵呵地晃動身體,為即將開始的骨關節健康操熱身。83歲的他早上8點多就過來了,一直到下午三四點,他才會依依不舍地離開。 測量血壓、血糖,做健身操,享受推拿按摩,唱歌跳舞……細數著充實的新生活,這位老人說,“有了這個為老人專門打造的家,生活有了好去處,身體更健康,人也精神了。”做事小心、服務細心、對人耐心——林開元用“三心”來形容這里的服務,“老人家走得慢,護理人員都會跑過來攙扶。” 于11月正式啟用的中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已經成為轄內眾多老人的第二個家。這是今年中華街道在養老服務工作中的又一重磅工程。投入90多萬元、按五星級標準,立足“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特色,打造居家養老新標桿。 時鐘指向11時,濃濃的飯菜香從靖山路26號飄散開來,這里是中華街道家庭綜合服務配餐中心,也是全市首個街道級家庭綜合服務配餐中心。鹵雞腿、清蒸黃翅魚、炒芥菜、炒白蘿卜、西紅柿蛋湯……工作人員已經做好了豐盛的午餐等著老人們前來打飯用餐。 65歲的蔡源玲打了一份飯菜后,還熱心為另一位老人順帶了一份。“在這里吃了一年了,這里飯菜味道好,還便宜。”孤寡老人吳瀛洲也對配餐中心贊不絕口,“不想煮飯就來這里吃,省事省心,街道真貼心。” 記者了解到,按照兩葷兩素一湯來配餐,低保戶、低收入家庭、殘疾人援助中心學員及失獨家庭,每餐只需三元;65歲以上老人每餐只需八元。對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有志愿者送餐上門。 聚焦社會治理 居住環境改善,鄰里走得更親了 從中山路拐到思明南路,老虎城外立面整潔一新的墻面閃亮在眼前。緊鄰的狀元廣場上,有不少居民在放松休閑。 自從街道打造江夏堂狀元廣場后,住在附近的居民高潔每天都要來這里放松身心。她說,“以前這里全被攤販市場霸占,走到這里就感覺心很堵。”如今整體改造后,居民有了休閑鍛煉的“透氣孔”,游客也更深入了解這里的歷史文化。 鏡頭切換到鎮海社區九竹巷小區。小區話仙長廊里,社區黨委書記蘇江圳正和小區黨支部黨員、自管小組成員、居民代表暢聊,征集小區實行菜單式物業管理服務事宜。 就在10月,九竹巷小區二次供水順利改造完成,惠及居民302戶。居民紛紛說道,“水的問題解決了,心情是說不出的高興。要感謝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廈門市人防辦,幫忙解決了水泵房用地問題。” 考慮到接下來水泵房管理等問題,社區針對小區管理需求,推出“菜單式”物業管理服務模式,降低物業收費。蘇江圳介紹,社區黨委整合社區鄰里互助促進會黨支部的物業會員單位來接手管理,并在多個無物業小區進行,連棟成片,解決物業公司管理范圍小的問題。同時通過各小區黨支部聯動共建,更好地自治共建家園。 作為無物業小區,“鎮海模式”讓這里脫胎換骨。居民盧兆芳、賴建春和鄒宗祥同時說道,“你可能不相信,這里曾破損雜亂、盜竊案頻發。如今小區變美了,居民在共管共治過程中也走得更親了。”熱心的他們表示,愿意繼續發揮余熱,協助物業服務小區。 |
相關閱讀:
- [ 12-17]廈門思明區天然攝影棚孕育中國“好萊塢”
- [ 12-15]運動快閃驚艷亮相廈門思明六大地標 倡導全民健身
- [ 12-14]開展課后延時服務 廈門思明區再增10所學校
- [ 12-14]廈門思明:重錘連敲強化監督 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 [ 12-14]廈門思明:聚力“雙千億” 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