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廈門湖里舉辦冬至民俗文化節 價值上百萬三角梅亮相

2018-12-23 19:3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夏菁  我來說兩句

冬至民俗文化節在廈門市湖里區龍湫亭寺舉辦。 王彩萍攝

東南網12月23日廈門訊(通訊員 嘉禾)昨日,以“同心圓 冬至情”為主題的冬至民俗文化節在廈門市湖里區龍湫亭寺舉辦,數百市民群眾匯聚到這座千年古寺,參與搓湯圓,體驗畫“九九消寒圖”等傳統冬至習俗,現場其樂融融。活動由中共湖里區委統戰部、湖里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指導,湖里區佛教協會主辦,廈門龍湫亭寺承辦。

活動配套展出的二十余個盆景,錯落有致地扮靚這座精致、莊嚴的千年古寺。值得一提的是,一盆價值上百萬的廈門市花三角梅盆景也亮相現場,主干雄壯、造型優美、花開正艷,吸引了市民爭相拍照。據悉,盆景展自22日展出,將持續至春節期間。

體驗感足

趣味傳承冬至習俗

畫“九九消寒圖”是民間傳統冬至習俗,寄寓著古人盼春迎春的殷殷心意,從冬至當天起,每天畫一筆,畫滿八十一天即冬去春來。現場,主辦方準備了多種類型的傳統消寒圖,這種趣味的民俗吸引了市民參與,每個參與者都可以領取一張消寒圖,現場涂畫。家住洪塘社的陳女士帶著女兒來參加,她說,“數九”習俗只在書上看過,從來沒有體驗過,對此很好奇。陳女士挑的是一張印有素色梅花的消寒圖,現場她帶著女兒用紅色顏料畫上了第一個花瓣。她說,要將這張消寒圖掛在家里,每天畫一筆,待到梅花都畫滿恰好就是明年3月12日植樹節,到時將帶著這張畫到仙岳山植樹、踏青。

?

活動現場共免費為市民送出了數十斤水餃和湯圓。王其超 攝

湯圓、餃子是我國南北方特色的冬至美食,市民在現場體驗搓湯圓、包餃子,活動結束后統一煮熟和食用。龍湫亭周邊有軟件園二期和湖里萬達等辦公和居住區,不少未能回老家的外來人口和本地居民得知活動都前來參與。據了解,活動現場共免費為市民送出了數十斤水餃和湯圓。

其他展區也都擠滿了參與者。在暖心奉茶區域,“云南霸茶”帶來“深山老樹”普洱,茶藝師手奉一杯熱茶,詮釋了“老樹普洱”“冬飲普洱”的養生理念;民樂展演區域有漢服美女撫琴,還有華羽唐民樂機構的民樂師現場進行空鼓教學,圍觀的大人小孩紛紛體驗了一番;義診送藥區域,長青中醫門診部的醫護人員熱情地為市民貼“三九貼”、送養生藥茶;千年古菩提樹下,還有書法名家送福環節,明德法師、界慈法師帶領書法家吳志堅等人為市民送福寫春聯,臨近年底,來求字的市民很多,紅色聯紙懸掛在古樹下,映襯出濃濃的節日氣氛。

?

畫“九九消寒圖”是民間傳統冬至習俗。王彩萍 攝

文化味濃

千年古寺成市民新的文化聚集地

龍湫亭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據載,以前龍湫亭設有“安睦書院”,曾經是廈門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

“在冬至節氣復古傳統習俗,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一個初衷。”該活動主要策劃者、湖里區佛教協會秘書長黃昌玲表示,在過去文人經常相聚的龍湫亭舉辦這場冬至活動,復古民俗,讓市民感受古樸的民俗文化味兒。事實上,湖里區佛教協會常年舉辦傳統文化活動,冬至活動只是一個亮點活動之一,系列活動連點成線,已成常態文化活動。

不少市民表示,到了現場才發現,鬧市中竟然還有這樣一個環境優雅的清凈古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活動,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

現場展出二十余個盆景。 王其超 攝

當天,造型各異、價值不菲的二十余個盆景錯落有致地布局,讓這座寺院顯得更加精致、典雅,漢服愛好者、民樂師雅集游園,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盆栽都是從仙岳山天竺巖寺搬運而來,明德法師介紹,僧人有護林和農禪并重傳統,盆景花藝在佛教里有諸多禪意表達。舉辦展覽是希望市民群眾在欣賞盆景花藝的同時,能感受禪境藝術熏陶。

其中,市花三角梅盆景的展出引起大家圍觀,三角梅花滿枝頭,要找到主干如此雄壯、造型這般奇特的三角梅實屬難得,此前已有人出價上百萬求購該盆景而未得。另外,多個榕樹、松柏或羅漢松盆景也都珍稀名貴,不少市民慕名前來觀賞。據悉,盆景花藝展將持續至春節,對市民免費開放參觀。

“民俗項目有體驗感、參與感,讓市民從傳統文化中感受到生活的和諧美好。”湖里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龍湫亭寺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淵源,通過文化資源的挖掘開發和活動的開展,能夠發揮宗教界服務社會,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的積極作用。

該活動是2018年湖里區同心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湖里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同心圓 冬至情”民俗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讓市民群眾體驗了一場豐富的冬至習俗,活動用傳統文化的“畫筆”,畫出了最美“同心圓”,讓參與市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