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精神載體 建成開放式“教育博物館” 集美學村是嘉庚精神的載體。華僑博物院原院長陳毅明認為,陳嘉庚先生陳嘉庚先生歷盡艱辛,花費數十年建設形成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是中華民族精神內化成自覺意識和思想的具體行動。她建議進一步拓展集美人文建設,豐富和延伸集美的歷史記憶,激發人們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作為一名新集美人,集美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廈門市音樂家協會主席臧藝兵被這方土地深深感動。在他眼中,集美學村是具有完整教育體系的歷史存在,是自然教育的傳統延續,是全方位的社區生活的體現,是多角度的旅游資源的聚集。“集美學村建成了完整教育體系,是中國百年教育的博物館,應該把集美學村建成一個開放式的教育博物館。”他提出,集美學村具有完備的教育體系,學村建筑、歷史文獻都存在且質量很高,整個學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博物館,空間、建筑本身就是要素,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找不到。他認為,嘉庚精神不僅是本土的,更是全世界的,嘉庚精神的時空影響非常廣泛,“集美學村是真正體現中國文化、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 挖掘歷史足跡 整理集美學村相關文獻 陳嘉庚留給集美學村的最后一棟建筑遺產就是“道南樓”。道南樓的命名來自“吾道南矣”,表明中華文化文脈的向南延伸。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仕平講述了“吾道南矣”的典故,以及陳嘉庚對于儒家文化、“吾道南矣”文化意識的傳承。他認為,“載道南來”蘊含陳嘉庚對中華文化再輝煌的寄盼,也寄予著學村帶動區域文化崛起的愿望,應該挖掘學村“吾道南矣”文化意識的價值意義。 大量國內外政界學界名人都曾在集美學村留下足跡。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董立功認為,應該廣泛搜尋整理這些名人在日記、書信、文章中留下了的關于集美學村的記載,作為研究集美學村的寶貴資料。 2017年, 集美學村入選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陳嘉庚紀念館副館長劉曉斌認為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要堅持歷史真實性、生活真實性,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形式進行保護開發。 集美文史研究者陳新杰認為,集美學村文化具備申報世遺的價值要素,希望集美學村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延伸產業觸角構建學村文化品牌 福建師范大學社科處處長、福建省文化產業學會副會長袁勇麟從產業角度切入,提出推動學村文化創意轉化與發展的幾點建議。他認為,集美學村文化有很多“寶藏”,可以借鑒臺灣文創發展的經驗,深挖學村文化的名人資源、海洋文化資源,建立名人紀念館、海洋文化體驗館等等。此外,集美學村得天獨厚的研學資源,可以更好地對接研學旅行的市場,進行配套提升。另外,以“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等活動為借鑒,集美應該對學村資源進行整合創新,打造有影響、有創意的節慶品牌,讓市民游客共享文化意義。 “學村文化傳播未來將勾連起涵蓋內容生產、產業形態、消費場景、意義再創等全域性的傳播生態。”集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惠蓉對地方性文化產業發展視域下學村文化的傳播機制進行研究,她提議,地方政府應將“地方感”作為學村文化甚至當地文化產業建設的核心指標之一,要分析文化產業主體人員內部的“地方感”形成的文化效果。同時,小眾是建構“地方感”的核心力量,應關注小眾效應,從整體上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文化競爭力。 集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白麗靈認為,傳播嘉庚精神要致力于構建學村文化品牌。“將嘉庚元素融入景觀設計,保存、承續嘉庚元素的建筑色彩,實行嘉庚元素的一條龍教育,利用端午龍舟賽事、嘉庚誕辰紀念日、集美學校校慶等節事活動塑造學村形象,打造傳播學村文化的有效途徑。” |
相關閱讀:
- [ 12-24]廈門海滄、湖里、集美部分區域將停水 請做好儲水準備
- [ 12-24]崇文重教愛閱讀 2018年“人文集美·悅讀季”閉幕
- [ 12-24]2018年集美區工會干部暨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培訓開班
- [ 12-24]集美區穩步推進國家級信用城區試點建設
- [ 12-24]集美區千名中小學生參加器樂比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