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常海軍/圖)15年來,鄭王輝一直從事著橋吊司機這份技術性強、風險高的工作,但他始終如一地熱愛著這份職業。 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長大的他,見證著廈門港的發展,特別是從百萬標箱到千萬標箱的飛躍;他駕駛的設備不斷升級,工作環境也已從顛簸的高空轉移到舒適安靜的室內,實現了“白領化”。努力抓好安全生產、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未來,他還將繼續當好新時代的碼頭工人。 “坐”在50米高空 操作大型橋吊設備 繁忙的廈門港,大型船舶來來往往,海天碼頭上,一排排大型橋吊設備,忙碌又有序地將一個個集裝箱吊起、卸下。鄭王輝坐在離碼頭一公里的遠程操作室內,緊盯著屏幕,精準地操作著設備,遠程“指揮”著碼頭上那些大型設備。 鄭王輝是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的一名橋吊司機,身高近1.9米的他曾是福建省皮劃艇隊隊員,從省隊退役后來到廈門港成為一名橋吊司機。因為身體素質好,加上熱愛機械操作,在工作上很快便嶄露頭角。 別看他現在是坐在安靜舒適的室內工作,去年以前,他工作的地方,可是在碼頭的50米高空上,手動操作著大型橋吊設備。在50米高空上,腳下是透明玻璃,彎腰、低頭操作著設備,每一次操作機械,每一次起吊,每一次完成作業任務都是一種挑戰,考驗著操作者的耐心、細心和膽量。冬天,海風呼嘯,操作室內寒冷異常;夏天,碼頭高溫難耐,工作服不一會兒就被汗水濕透。 從業15年 見證碼頭智能化發展 “記得我進公司時,碼頭很多地方還需靠人力去完成,而且只有幾臺橋吊機械設備,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2臺現代化機械,還新增了海潤、海通、海翔三個現代化碼頭。”鄭王輝說,他出生于1981年,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長大的一代人,從業的15年里,也正是廈門港大發展的15年。 近年來,廈門港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打造了“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實現了物流遠程操作。如今,他不再需要坐在碼頭50米高空上的操作室內操作設備,而是可以坐在遠程操控室,通過電腦屏幕對橋吊發出指令,進行精準抓取。 改革開放為廈門港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今,廈門港已成為福建東南沿海一座舉足輕重的綜合性中心樞紐港,更是具備了接待全球最大規模集裝箱船舶和豪華郵輪的能力,還在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設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2017年12月20日,一個掛有“廈門港2017年第10000000標箱”的集裝箱被穩穩吊起,兩艘靠泊的15萬噸級集裝箱船舶汽笛長鳴,慶祝這一歷史時刻。這也成為鄭王輝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刻。 努力提升自己 做新時代的碼頭工人 15年來,鄭王輝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早已成長為老師傅,工作之余,還負責培訓新人。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做最好的工人。2017年,在廈門港舉辦的技能比賽中,鄭王輝獲得冠軍。他帶出的46個徒弟,也分布在各個碼頭上。“十幾年來,難忘的經歷很多,特別難忘2016年‘莫蘭蒂’臺風來襲,操作室的玻璃都被吹破了,為了保護我們的機械,也為了保證生產,我們的團隊經歷了嚴峻的考驗。”鄭王輝回憶說,也有些美好的瞬間,比如干活很累的時候,可以把設備開到海面上,吹著海風看著夕陽西下,有時候運氣好,還能看到幾條海豚在海面嬉戲。 鄭王輝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操作的設備可以實現更先進的全遠程化控制,碼頭生產也能實現無人化作業。“在改革開放的指引下,我們港口人繼續團結一致,不忘初心,努力抓好安全生產、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我也要繼續當好新時代的碼頭工人,為廈門港的建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