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黃靜怡 張萍)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誠信文化是文明建設的根基。為此,同安區圍繞“三覆蓋、三率先、兩個上規模”的目標,在全市各區率先設立常設性信用工作機構——信用服務中心,并建成信用管理平臺,開通“信用同安”網站,梳理發布第一、二批信用信息目錄共6082條,“雙公示”數據8450條,建立58個部門聯合獎懲機制,聯合獎懲措施241條,梳理措施清單200余條。結合各項審批工作對信用主體開展信用審查,實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有效推動以農村社會信用體系為重點的信用體系建設。
優化信用環境普惠金融滿足農戶需求
記者從同安農商行得知,市農商行在該區新確定了“信用村”“信用社區”“信用農場”23家,目前,該區已有“信用村”“信用社區”“信用農場”25家。一批信用村(居)的評選,充分展現了同安區農村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成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廣大農戶的信用意識不斷提高,與之配套的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完善。為此,2017年,同安片區農商行組織支行黨員及優秀客戶經理多次上門入戶辦理精準建檔,在精準建檔及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先后評定軍營村、白交祠兩村為信用村,2018年3月,“信用村”正式掛牌。
同安農商行綜合部經理張子鑫表示,農商行將對信用單位內的貸款戶給予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并運用數據分析和互聯網技術對農戶進行評級和預授信,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發放無紙化、免擔保的“農e貸”,快速滿足農戶資金需求。
如今,在兩個試點“信用村”的基礎上,同安片區農商行2018年度新增“信用村”“信用社區”“信用農場”23家。未來,將有更多守信的農民享受到更便利惠農的金融服務。
以誠信為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已形成同安區常態化工作之一。
部門整合聯動進一步擴大執行懲戒體系
同安區是廈門市農村面積最大、鄉村人口最多的區,涉農執行案件高達52.2%。針對如何破解執行難問題,同安法院給出了答案:結合其出臺的全省法院系統首個《涉農案件執行規范》,建立執行聯動信息共享機制,織密“誠信監督”網,不斷探索創新涉農案件執行方法。
有一個案件令同安法院執行局局長陳原煌印象深刻——蓮花鎮的葉某因毆打鄰居王某,被判刑并賠償受害人5萬元,因葉某名下無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一度陷入僵局。2018年5月,法官得到線索,蓮花鎮政府準備向村民發放該年度的生豬退養補助金,每人約2300元。執行法官立即向蓮花鎮政府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及時將發放給葉某個人的當年度各類補償款、補助金依法予以凍結、劃撥,并作為執行款支付給王某。
“該案能夠順利執結,得益于同安法院與各鎮街、區直部門及有關單位建立了執行聯動信息共享機制。”陳原煌表示。
為進一步擴大執行懲戒體系的范圍,同安區聯合懲戒措施已拓展到招投標、融資信貸、市場準入等32個領域,建立起執行信息共享機制,將多種財產形式納入查控范圍,實現廈門市范圍內存款、房產等財產線索網絡查、控一體化操作,并在公職人員招錄(聘)、村居“兩委”選舉、宅基地審批、政府采購、農業補助費申領等領域對失信被執行人做出嚴格限制。
而在2018年村(居)兩委換屆選舉期間,同安法院與區換屆辦密切合作,逐一審查轄區內136個村(居)兩委2268名候選人的誠信狀況,經認真篩查,有17名候選人資格被限制,26名失信候選人自覺履行債務或與申請人達成和解,執行到位金額191.34萬元。
建立誠信檔案
完善農村食安監管機制
在農村各類集體聚餐活動中,食品安全監管歷來是一大難題。為此,同安區創新工作方式,以信用為抓手,采取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者、承辦者主動報備與自然村食品安全信息員巡視的“雙保險”方式,建立流動廚師誠信檔案,規范聚餐管理。
食安工作,機制先行。該區大力推行網格化監管機制,在各村(居)均設有一名食安信息員負責對本村(居)范圍內舉辦的農村集體聚餐活動進行登記、備案、指導、監督、檢查及留樣工作。同時,各村(居)定期聯合市場監督管理所在轄區范圍內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到現場檢查指導農村集體聚餐,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同安區還對各村(居)流動廚師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對基本情況建立檔案,進行年度更新,并定期組織轄區流動廚師進行健康體檢和食品安全培訓學習,2018年,該區共開展4場培訓學習會。針對中小學校外托管機構的“小飯桌”食品安全工作,同安區也對其進行摸底建檔,并對其進行信譽評分評級。
2018年,同安區共登記農村集體聚餐913場,發放《主體責任清單》920份,現場指導農村集體聚餐913場,累計建立流動廚師誠信檔案201份。轄區內現有的364家“小飯桌”,也已全部完成信譽評分評級。
下一步,同安區還將以“信用社區”為抓手,城鄉一體,推進信用體系的整體應用,提升同安區營商環境和社會文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