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軟實力”集美研學體系再創新
集美培養專業導師,啟動“大學生研學導師培養計劃”
東南網1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 實習生 曾宇姍 通訊員 吳悅文/圖)以創新帶動發展,以發展成就集美研學新境界,教育新時代背景下,集美研學體系內涵再提升!
近日,集美研學旅行提出新構建,以“四梁八柱”為指導,從教育初心到課程設置,從精神引領到創新創造,集美將以多樣的“組合拳”,打造一套更科學更完善的研學理論支持架構,提升“軟實力”,從而夯實集美研學制度體系,讓“研學之都”的名牌更加響亮。
此項新構建中重要的“研學導師”就被提上日程,以打造“研學之都”專業儲備隊伍為重點的首期“集美區大學生研學導師培養計劃”,前段時間在集美悠度城市營地隆重開班,活動得到了集美學村各大院校鼎力支持,在校大學生積極響應。經過嚴格篩選,從近千名大學生中甄選出50名學員參訓,最終有34名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培訓合格,獲得了由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頒發的“初級研學導師證書”,并入選集美區研學導師庫。
在“集美區大學生研學導師培養計劃”開訓大會上,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吳吉堂局長就指出,“導師”是研學路上的領路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大學生研學導師培養計劃是為了探索研學導師培養的有效途徑,確保研學旅行的安全和研學質量效果,也為了充分利用廈門及集美大學在校大學生眾多的優勢,為有興趣、有潛力的在校大學生創造學習、接觸社會的機會,在畢業后提供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
作為集美研學產業鏈條的重中之重,研學導師隊伍的建設將圍繞“明、善、樂”的理念,培養導師明理明智、寓教于樂、寓教于行。這樣的“軟實力”建設,讓集美研學旅行將越來越成熟,集美也將打造具國際視野的“集美IP”,打造“研學旅行泛營地化”,提出“升級集美學村”,整合衣、食、住、行、學、玩的轄區資源,通過1個研學總部+29個研學課程基地將整個集美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營地”的研學泛營地,吸引更多海內外學子到集美來。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主辦,廈門市集美文教區管委會協辦、廈門悠度營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1引進“四梁八柱”夯實集美研學體系
研學之路,創新中不斷前進!
集美研學旅行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不僅成立了研學總部大樓,而且還是大陸唯一對臺研學旅行基地。以研學總部大樓為“大本營”,集美區正全力打造“研學旅行泛營地化”,構建集研學旅行產業園、研學旅行主題營地、研學旅行泛營地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研學旅行產業。
在開訓儀式上,吳吉堂介紹,集美研學增添新內容,將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筑結構的“四梁八柱”引進其中,作為提綱挈領。提起“四梁八柱”,本意是依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筑,強調建筑要有一個基本的主體框架。
吳吉堂說,為促進研學產業的穩固發展,集美研學旅行將以此為基準,致力于將研學旅行構建從區域層次的“梁”到空間層次的“柱”,不斷發展完善,步入新的階梯。
2研學旅行回歸教育本意調動社會學校家庭參與
引入“四梁八柱”理念,在接下來的研學旅行構建中,集美將從四個方面來打造“四梁”。
吳吉堂強調,要先厘清研學旅行的“教育初心”即教育和傳承,要調動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參與,能夠全方位地回歸教育的本意。
所以,集美研學在具體項目上將從四個重點方面來打造,重點打造“營地建設”,在研學之旅中,得營地者得天下。營地建設是集美研學產業的核心,采用“1+X”模式來豐富營地,旨在打造別具一格的“五星級營地”。目前,集美已形成“1+29”泛營地模式,讓孩子全面深入展開研學之旅。
同時加強“課程為王”概念,注重課程研發,目前集美多個研學課程基地涵蓋了共600多種課程,其中有傳統的學習課程、移動課堂和分享型課程,以有理論有體驗的課程模式來展現集美研學課程的強大研發能力。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尤其在研學旅行之中,其是接觸“學生”的第一人,“研學導師”更是不可或缺,吳吉堂說,本次“研學導師”的甄選跳出了老師與導游的標準,注重的是教師在“價值引領”“人格塑造”“知識傳遞”“ 能力培養”這四個方面的素質,同時強調研學導師應該有“大智”“大愛”與“大德”。
在“八柱”方面,則分為精神引領、拓寬視野、科學策劃、高投入度、增強互動、朋輩輔導、創新創造、總結提升八個重要方面。“這樣的研學架構體系,將豐富集美研學內容,也有助于‘研學旅行泛營地化’集美研學模式的打造。”吳吉堂解釋說。
3入選“研學導師”須經過層層篩選
集美研學已經成為國內外學生打卡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集美已接待400多萬研學師生。而傳統的導游難以完全勝任研學導師的職責,使不少研學旅行產品變成了游而不學,變成了春秋游,偏離了體驗式教育和探究式學習的主題,難以保證研學旅行的質量。
所以,培養一批集策劃師、導游、安全員于一身的綜合性專業人才,能夠“在成人之美中成就自己”,能更好地帶領學生在旅行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這種軟實力的提升,是研學可持續發展的堅強保證,所以培養一支具備專業素養的研學導師隊伍顯得格外重要,開展研學導師培養計劃勢在必行。
本次活動中,吳吉堂就表示,隨著研學旅行得到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視,特別在研學資源極為豐富的集美區,研學實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校外教育和學生素質教育形式,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他鼓勵青年學子抓住此次機遇,迅速提升自己,力爭成為一名具備專業素養的研學導師。
為此,本次培養計劃將在成立研學導師庫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潛力,整合各類資源,廣泛開展研學旅行專業人才培養,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該計劃是探索研學導師培養的有效途徑,確保研學旅行的安全和研學質量效果,也為有興趣、有潛力的在校大學生創造學習、接觸社會的機會,在畢業后提供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
本次培訓執行機構悠度營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李正煌總經理介紹,悠度營地教育作為專業的營地教育和研學旅行服務機構,依托廈門及周邊,特別是集美得天獨厚的研學資源,在國家11部委研學旅行政策文件出臺之前,就已經自建多個不同主題的青少年營地,聘請兩岸專家團隊開發研學課程,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研學團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首期遴選了50名大學生參與培訓計劃,他們可是從近千名大學生中脫穎而出的。招募信息在集美各大高校發布后,各院校領導大力支持,學生們紛紛響應。近千份簡歷雪花般飄來,主辦方通過甄選,對優秀的簡歷進行通知,隨后發送心理測驗讓學生填寫,通過測驗者通知面試。“我們要保證進入培訓的學生品行皆優,且對研學旅行行業專業對口,涵蓋了很多人文和理工類專業,其個人也要有興趣。”承辦方工作人員介紹。
4如何打造有品質的“未來導師”?
研學導師如此重要,如何打造有品質的導師?
據了解,此次參訓的50名學生全部來自于集美區各大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均有分布,涵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體育專業、工業設計、美術等多個專業。
培訓歷時4天共40課時,邀請了臺灣知名專家、教授及具有豐富經驗的研學導師團隊講課,主要以理論+體驗式的課程方式開展,內容涉及研學政策解讀、行業分析、溝通技巧、研學課程研發、落地實操等方面,讓學員構建理論基礎的同時,學習帶隊技能,培養研學導師必備的知識能力。同時,加入了團隊建設、訓練、挑戰、競賽等內容,提升大學生們的實戰能力。
最終,34名學員順利通過考核,由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頒發“初級研學導師證書”,并被選入集美區研學導師庫。承辦方介紹,針對這些通過考核的在校大學生,將給予提前接觸社會,鍛煉身心的機會,在畢業后給予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
參與此次培訓的李想同學,來自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他說,“教育無小事,研學導師責任重大”,將來要用自己的行動、言語去感染小朋友,讓他們不虛此行。
來自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的喻環同學認為,經過培訓,懂得“立德樹人,培育人才”的重要性,作為研學導師應當以身作則,學為人師,先己后人。要做一個有創意、有道德的導師。
據介紹,這些持證研學導師將為集美研學提供強大而穩定的師資保證,從軟實力進一步助力集美打造“研學之都”。
鏈接
借鑒古法“研學教育”促進研學產業質的飛躍
“研學旅行”的導師教育模型,其實有源可追!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曾帶領學生到各個諸侯國游學;近代,陳嘉庚辦集美學校時,曾組織過“海童子軍”游學,對于適合現代社會發展與具有國際視野的教育方式,國人在思考與探索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
加上近年來,研學旅行得到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視,研學熱潮勢不可擋。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還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國參與研學的學生規模達到1.78億人次,而研學導師隊伍卻較為薄弱。
作為百年學村,集美不停地走在研學旅行的實踐路上。1999年起,集美組織過中小學生進行戶外拓展教育活動,專門策劃藝文、自然、傳統禮儀、集美歷史等室內課程,并融入了“明”“善”“樂”的教育理念。
在2010年后,集美研學旅行的對象再次被拓寬到國際學生。集美依托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曾進行不同的文化教育實踐,如將高校里的海外生帶出校門、深入集美的“印象僑鄉”系列活動,以雕塑、書法為載體的大社文化體驗課程等。
此外,集美舉辦眾多夏令營、冬令營,設計出滿足不同年級的精品課程,并吸收劍橋、牛津等名校學生,讓國內學生不出國門,就有機會進行國際交流。這讓文化走出去,引進全球資源,為教育和旅游增添多元文化特色。
集美研學的發展正是順應了這股“東風”,未來,將進一步通過培訓擴大持證研學導師隊伍,使研學產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