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大陸首個 對臺研學基地 對臺研學先行先試 上個月初,位于靈玲國際馬戲城的集美研學總部大樓正式啟用,這里是集美區對臺研學旅行的“大本營”,能夠同時為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學住宿及課程服務。此外,集美研學總部還牽手全區16個景區和13所高校、研究所,打造基地課程、高校課程、“一帶一路”課程、閩臺課程等300多門研學課程,讓青少年尤其是臺灣青少年全面感受閩南傳統文化和人文集美魅力。 集美坐擁兩大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在對臺合作交流方面始終先行先試,尤其在對臺研學旅行方面,集美率先“占得先機”。作為大陸首個對臺研學基地,集美對臺研學旅行基地還先后獲評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全國港澳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廈門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稱號,為兩岸青年打造交流、學習、融合的平臺。 “集美是文教區、臺商投資區,有很好的旅游和研學資源。”臺灣青年劉柏萱在廈門從事研學行業多年,2016年起,劉柏萱看中了集美在地研學資源,每年“帶團”來集美開展三天兩夜或五天四夜的研學旅行,課程圍繞中華傳統文化、閩南人文、熊貓科普等主題,深受臺灣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集美研學總部大樓的啟用,更是為兩岸研學的開展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去年,集美區還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區級對臺研學政策——《集美區關于鼓勵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辦法》,通過“以獎代補”,對開展對臺研學旅行的兩岸旅行社及有關研學旅行機構和組織、承接研學交流活動的院校或基地(景區、景點)進行大幅度的獎勵,不斷創新提升課程,吸引更多學子前來研學旅行。 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 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 打造社會治理“最強大腦” 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和互聯網,社會管理也越來越多地運用科技手段。集美區率先推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智能化,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7年,集美率先建成區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這個大數據平臺依托公安分局二級指揮情報中心,整合了110聯動、12345平臺、網絡化平臺、數字城市管理等區級指揮中心等多個數據平臺,可以統籌協調全區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網格化管理、110聯動、城市巡查等各類城市事件處置、日常聯動調度、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調度等管理指揮相關工作,被譽為城市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的“最強大腦”。 哪里發生了交通事故、哪個小區有電信詐騙報警、哪個工地有集體討薪——發生在集美各個角落的“異動”,都通過各條信息“神經”傳到這個中心。大數據開放共享不僅助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更能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智庫意見”,并能夠開展全區公共安全重點事件(對象)與綜合風險分析研判、預警,對各類事件進行統計分析。 “有了這個‘最強大腦’,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全面感知,打破了部門和信息壁壘,對城市運行中的各種動態進行預測和預警,有效提高了事件的響應處置效率和精細處置能力。”集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從平臺硬件建設、數據充實到工作機制體制建設都走在全市前列。據統計,2018年集美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平臺平均每日受理各類事件超過150件,惠及人民群眾辦理教育、戶籍、房產、出入境、人才補貼等相關業務數百萬人次。 集美區運用大數據創新社會治理的做法,還在去年11月央視的五集電視政論片《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中亮相,作為先進經驗向全國推廣。依托集美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家住廈門”智慧小區平臺、積分入學平臺等大數據平臺應用也在集美得以率先發展,進一步惠及民生。 在集美區文濱花園等小區,業主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物業報修、業主代表選舉等,讓大家倍感方便。去年,為進一步提升小區自治水平,廈門智慧小區治理平臺“家住廈門”在集美區文濱花園等6個小區開展試點。平臺解決了物業、業主、業委會和政府之間的互動問題,實現線上業主投票、業委會選舉、鄰里糾紛調解等小區公共事務,還可以實現物業報修等民生服務。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舉辦的“2018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家住廈門”智慧小區共治平臺獲評全國“互聯網+政務”優秀實踐案例50強。 |
相關閱讀:
- [ 01-17]提升“軟實力” 廈門集美研學體系再創新
- [ 01-16]廈門集美法院為56名工人追回135萬余元工資
- [ 01-14]集美工業學校首次設立 技能大師和名師工作室
- [ 01-14]臘八粥溫暖老人心 廈門集美前場幸福院舉辦臘八活動
- [ 01-14]趣味過臘八 廈門集美東宅社區書院舉辦親子運動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