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創新驅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安區認真落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引領新產業新動能加快成長,促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去年,同安區的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全年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機構7家,新增省、市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4家;200家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的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份額擴大2個百分點。 這樣的成果離不開一系列科技惠企政策的出臺和落實。2017年底,同安區修訂出臺科技惠企政策《同安區科學技術創新與研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對國家級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資金額度提至全市最高,同時重點獎勵扶持知識產權示范(優勢)和試點企業、貫標企業、專利獎獲獎項目以及國內外發明專利,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專利授權量顯著增加。 數據顯示,去年同安區新認定和重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4家;全區國內專利授權量3563件,同比增長70.2%,增幅在全市各區中排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該政策取消了原有對企業稅收的要求,從而讓更多處于起步階段的科技企業能夠得到扶持。 “我們去年拿到了25萬元的獎勵。”智童時刻(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長琛告訴記者,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讓他們獲得了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收獲了更多的信心,今年企業或將迎來跨越式發展,“預計今年春季開學將有一千多個幼兒園上我們的機器人編程課”。 同安區經信局局長徐火祥告訴記者,科技企業在前期的研發投入很大,在還沒產生效益之前的階段是最難的,“我們降低門檻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這個時候扶他們一把”。去年,同安區共兌現科技三項資金共3950萬元。 今年初,同安區又出臺了《同安區進一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若干措施》,新增對企業研發經費補助、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工業設計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CNAS認證實驗室等創新驅動發展系列扶持措施。 目前,同安區的全社會研發(R&D)投入占GDP比重達3.5%,比全市平均值高0.23%。 聚力業態優化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科技企業以及原有傳統優勢產業的扶持外,同安區近幾年加大了對總部結算項目、批零商貿企業、旅游業、文創產業、建筑業和現代化農業等產業的扶持,通過“一企一策”以及出臺行業扶持政策推動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從而加快同安產業結構的優化。 比如,同安區專門設立了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文創產業發展專項補助、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資金,并出臺相關辦法對轄區內建筑業企業進行相關扶持獎勵。 去年,同安區商務部門兌現惠企資金949萬元,主要惠及龍頭骨干批零商貿企業;農林部門兌現資金1855萬元,用于支持現代化農業發展;旅游部門兌現資金341萬元;宣傳部門兌現資金276萬元,支持企業參展、舉辦文化活動;建設部門兌現資金146萬元,扶持獎勵轄區內建筑業企業。 這些惠企政策的兌現,有效促進了該區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去年,同安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2.37億元,同比增長10.7%,占GDP的比重提高了4.1個百分點。其中,電商物流業實現銷售額255億元、增長45%;旅游收入完成44.3億元,增長29%。 同安區財政局局長費薇告訴記者,同安區還充分運用各級惠企政策,加大總部結算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通過“總部+基地”的招商模式,引進了京東、趣店、信和達等一批總部結算項目,這些項目在第一時間產生效益,有力助推區域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 去年,同安區完成財政總收入90.41億元,同比增長21.1%;區級財政收入完成23.0億元,同比增長14.9%。過去三年,同安區財政總收入和區級財政收入的增幅連續三年均排名全市第一。 經濟運行與財政收入良性互動,反映出同安區經濟活力增強,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
相關閱讀:
- [ 02-19]廈門同安區扎實推進征拆工作 確保完成交地任務
- [ 02-18]廈門同安:合力推進春季“拆違還耕”
- [ 02-18]廈門同安區委第七輪巡察暨第一輪機動式巡察展開
- [ 02-16]一季度擬開工項目66個 同安力爭實現“開門紅”
- [ 02-16]情人節和男友鬧分手 廈門同安一女子欲輕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